显示装置、制造其的方法及包括其的拼接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82813发布日期:2023-09-01 02:5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制造其的方法及包括其的拼接显示装置与流程

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针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已经多样化。例如,显示装置已经应用于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导航系统和智能电视的各种电子装置。显示装置的示例包括诸如液晶显示(lcd)装置、场发射显示(fed)装置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的平板显示装置。作为一类平板显示装置的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能够发光的发光元件,因此可以在不需要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的情况下显示图像。

2、当制造大尺寸显示装置时,发光元件的缺陷率会由于像素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显示装置的生产率或可靠性会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连接具有相对小尺寸的多个显示装置来实现具有大屏幕的拼接显示装置。由于多个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或边框的存在,拼接显示装置可以在多个显示装置之间包括接缝(或边界部分)。然而,当在拼接显示装置的整个屏幕上正显示图像时,接缝引起不连续的感觉,不利地影响遍及多个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的沉浸感。


技术实现思路

1、公开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扇出线的可靠性的显示装置、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装置。

2、公开的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防止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边界部分或非显示区域变得可见来消除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不连续感并增强图像的沉浸感的显示装置、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装置。

3、然而,公开的方面不限于在这里阐述的方面。通过参考下面给出的公开的详细描述,公开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对于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更加明显。

4、根据公开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一阻挡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并且包括第二接触孔;扇出线,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第一金属层中,扇出线包括突出部分和凹陷部分,突出部分插入第二接触孔中以从第一阻挡绝缘层的下方突出,凹陷部分由第二接触孔形成;蚀刻电极,设置在扇出线的凹陷部分中;第二基底,设置在扇出线和蚀刻电极上,并且包括第三接触孔;显示层,设置在第二基底上;以及柔性膜,设置在第一基底下方,并且插入第一接触孔中以电连接到扇出线的突出部分。

5、蚀刻电极的顶表面的高度可以比扇出线的顶表面的高度小。

6、蚀刻电极的厚度可以比扇出线的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大,并且扇出线的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可以比扇出线的突出部分的厚度大。

7、扇出线的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可以是扇出线的突出部分的厚度的至少两倍。

8、蚀刻电极的厚度可以是扇出线的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的约1.2至约2倍。

9、蚀刻电极的厚度可以为约或更大,扇出线的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为约或更大,并且扇出线的突出部分的厚度可以为约或更大。

10、扇出线可以包括钛,并且蚀刻电极可以包括铜。

11、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驱动器,安装在柔性膜上,并且提供数据电压、电源电压和栅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12、显示层可以包括:连接线,设置在第二基底上的第二金属层中;以及薄膜晶体管,设置在第二金属层上的有源层中并且设置在第三金属层中。

13、柔性膜可以通过扇出线和连接线向薄膜晶体管提供数据电压、电源电压和栅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14、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压线,设置在第二金属层中,并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

15、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电极,设置在第三金属层上的第四金属层中。连接电极的一端可以连接到电压线。连接电极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薄膜晶体管。

16、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发光元件层,设置在第四金属层上。发光元件层可以包括:第一电极,连接到连接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设置在同一层;以及发光元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对准,并且电连接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17、根据公开的实施例,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基底;设置阻挡绝缘层,阻挡绝缘层设置在基底上并且包括第一接触孔;形成扇出线,扇出线设置在阻挡绝缘层上并且包括插入第一接触孔中的突出部分和由第一接触孔形成的凹陷部分;在扇出线上形成蚀刻电极;蚀刻扇出线和蚀刻电极,使得蚀刻电极保留在凹陷部分中;在扇出线和蚀刻电极上形成显示层;形成从基底下方穿透的第二接触孔;以及形成柔性膜,柔性膜设置在基底下方,插入第二接触孔中,并且电连接到扇出线的突出部分。

18、形成第二接触孔的步骤可以包括部分地蚀刻扇出线的突出部分。

19、扇出线的设置在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可以是扇出线的被部分蚀刻的突出部分的厚度的至少两倍。

20、蚀刻电极的厚度可以为约或更大,扇出线的设置在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为约或更大,并且扇出线的被部分蚀刻的突出部分的厚度可以为约或更大。

21、形成第二接触孔的步骤可以包括:执行激光蚀刻和大气压(ap)等离子体蚀刻中的至少一种。

22、蚀刻电极的厚度可以是扇出线的设置在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的约1.2倍至约2倍。

23、根据公开的实施例,拼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显示装置,多个显示装置中的每个具有包括像素的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以及结合构件,将多个显示装置彼此结合。显示装置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一阻挡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并且包括第二接触孔;扇出线,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第一金属层中,扇出线包括插入第二接触孔中以从第一阻挡绝缘层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分以及由第二接触孔形成的凹陷部分;蚀刻电极,设置在扇出线的凹陷部分中;第二基底,设置在扇出线和蚀刻电极上,并且包括第三接触孔;显示层,设置在第二基底上;以及柔性膜,设置在第一基底下方,并且插入第一接触孔中以电连接到扇出线的突出部分。

24、根据公开的上述和其它实施例,由于扇出线的突出部分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即使突出部分被过度蚀刻,突出部分可以仍然能够保持在阻挡绝缘层下方,并且因此能够容易地连接到柔性膜的引线电极。因此,即使在使用激光蚀刻和ap等离子体蚀刻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况下,也可以改善扇出线的突出部分的可靠性。

25、由于基底下方的显示驱动器可以电连接到基底上的连接线,因此可以使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的尺寸最小化。因此,可以使包括在拼接显示装置中的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距离最小化,结果,可以防止多个显示装置之间的非显示区域或接缝对用户而言变得可识别。

26、应当注意的是,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那些效果,并且公开的其它效果从以下描述中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蚀刻电极的顶表面的高度比所述扇出线的顶表面的高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扇出线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所述部分的所述厚度是所述扇出线的所述突出部分的所述厚度的至少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蚀刻电极的所述厚度是所述扇出线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所述部分的所述厚度的1.2倍至2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层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膜通过所述扇出线和所述连接线向所述薄膜晶体管提供数据电压、电源电压和栅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14.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二接触孔的步骤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扇出线的设置在所述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是所述扇出线的被部分蚀刻的所述突出部分的厚度的至少两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二接触孔的步骤包括:执行激光蚀刻和大气压等离子体蚀刻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蚀刻电极的厚度是所述扇出线的设置在所述阻挡绝缘层上的部分的厚度的1.2倍至2倍。

20.一种拼接显示装置,所述拼接显示装置包括:


技术总结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包括第一接触孔;第一阻挡绝缘层,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并且包括第二接触孔;扇出线,设置在第一阻挡绝缘层上的第一金属层中,扇出线包括插入第二接触孔中以从第一阻挡绝缘层的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分和由第二接触孔形成的凹陷部分;蚀刻电极,设置在扇出线的凹陷部分中;第二基底,设置在扇出线和蚀刻电极上,并且包括第三接触孔;显示层,设置在第二基底上;以及柔性膜,设置在第一基底下方,并且插入第一接触孔中以电连接到扇出线的突出部分。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成,金柄勳,金台吾,朴疎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