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均温板,具体为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堆积,需要及时进行散热以避免电池过热而损坏,通常是利用水冷板或直冷板吸收电池的热量,其中水冷板是利用循环流动冷却水带走水冷板的热量。
2、储能电池通过水冷板或直冷板散热,如需进行快速充电或储能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池各部分温差过大而损害电池,由此对电池的性能及续航造成严重影响。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包括均温组件,所述均温组件包括下盖、中框、上盖、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毛细结构、纯水和冷媒,所述下盖的表面设置有中框,且中框的表面连接有上盖,所述均温组件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且下盖的表面设置有毛细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填充有纯水,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填充有冷媒。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互交错分布,且毛细结构位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的内部。
4、进一步的,所述下盖的上表面与中框的底面紧密贴合,且中框的上表面与上盖的下表面紧密贴合。
5、进一步的,所述中框、上盖、下盖通过焊接使得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构成真空腔体,且上盖为冲压成型。
6、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中框为冲压成型,且中框、上盖、下盖的材料为无氧铜。
7、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结构为铜编织线。
8、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与毛细结构呈电阻焊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多功效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10、步骤一:上盖、中框、下盖均通过冲压方式成型;
11、步骤二:中框与下盖焊接连接,并在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部安置毛细结构,且毛细结构通过电阻焊固定于下盖表面;
12、步骤三:将上盖与中框焊接封合,并通过预留的注液口向第一腔体内部注入纯水,向第二腔体的内部注入冷媒,第一腔体先注纯水再后抽真空,第二腔体先抽真空,再注入冷媒,再抽真空,再后封注液口,由此形成均温板。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多功效均温板可大幅缩小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差异,尤其在快充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温差在合适范围内,确保电池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续航能力等功能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15、该多功效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第一腔体的内部填充有纯水,而第二腔体的内部填充有冷媒,冷媒与纯水交错分布,在常温或高温状态下,由纯水为主受热蒸发进行汽液二相流体转换,以吸收储能电池的热量实现散热,而在低温条件下,由冷媒为主,由于冷媒在低温条件下仍保持液体状态吸收热量而蒸发进行汽液二相流体转换,由此在不同温度下均可平衡电池各部分温度,由此避免电池各部分温差过大而损害电池,由此对电池的性能及续航有着重要保护作用。
1.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包括均温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组件(1)包括下盖(101)、中框(102)、上盖(103)、第一腔体(104)、第二腔体(105)、毛细结构(106)、纯水(107)和冷媒(108),所述下盖(101)的表面设置有中框(102),且中框(102)的表面连接有上盖(103),所述均温组件(1)内部开设有第一腔体(104)、第二腔体(105),所述下盖(101)的表面设置有毛细结构(106),所述第一腔体(104)的内部填充有纯水(107),所述第二腔体(105)的内部填充有冷媒(108),所述中框(102)、上盖(103)、下盖(101)通过焊接使得所述第一腔体(104)、第二腔体(105)构成真空腔体,且上盖(103)为冲压成型,所述下盖(101)、中框(102)为冲压成型,且中框(102)、上盖(103)、下盖(101)的材质为无氧铜,所述毛细结构(106)为铜编织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04)与第二腔体(105)相互交错分布,且毛细结构(106)位于第一腔体(104)、第二腔体(10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04)与第二腔体(105)的注液口或除气口分布在组件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1)的上表面与中框(102)的底面紧密贴合,且中框(102)的上表面与上盖(103)的下表面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效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1)与毛细结构(106)呈电阻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效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效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包括下述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