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瓶正极搭铁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5863发布日期:2023-08-05 11:1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瓶正极搭铁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差速器的,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瓶正极搭铁端子。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器设备越来越多,相应的配置也越来越丰富,整车上各用电器布置空间也越来越紧凑,对线束接地端子防转及通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项目车上线束使用都是普通环形端子,实际装车过程中因端子不防转等原因,导致实车存在较多干涉问题,这种情况普通端子无法满足布置需求,另外普通的端子正极端子一般工艺上只能压接一种或同类型导线,无法满足粗、细线径共同压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可避免在该搭铁端子在装配过程中转动,同时也可解决粗细不同线径导线无法合压、共用端子的问题。

2、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包括承载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承载部侧面上的避让部与导线安装部,所述承载部上固定设有端子安装柱,所述避让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固定设有朝向所述避让部底面倾斜的防转部,所述避让部上开设有夹钳安装孔;

3、其中,所述导线安装部上设有导线夹持组件,所述导线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固定第二导线。

4、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通过防转部,使得该搭铁端子在转配时,通过防转部与正极夹钳的配合,避免出现转动的情况,保证该搭铁端子与正极夹钳能够更好的配合,同时通过设置导线夹持组件,可使得该搭铁端子可实现粗细不同线径导线合压、共用端子,实现了粗细线径的导线共用蓄电池正极电的情况,同时也能够解决粗细端子共螺栓装配进而导致端子变形、扭矩影响等问题。

5、较佳的,所述承载部与所述避让部之间设有第一台阶部。

6、较佳的,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导线安装部之间设有第二台阶部。

7、较佳的,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高度,以使所述导线安装部的顶面低于所述避让部的顶面。

8、较佳的,所述导线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导线夹持部与第二导线夹持部,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均用于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导线。

9、较佳的,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的侧面呈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的侧面呈锥形结构。

10、较佳的,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的顶面。

11、较佳的,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槽。

12、较佳的,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之间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呈u型结构。

13、较佳的,所述防转部与所述避让部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0°~90°。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承载部侧面上的避让部与导线安装部,所述承载部上固定设有端子安装柱,所述避让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固定设有朝向所述避让部底面倾斜的防转部,所述避让部上开设有夹钳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避让部之间设有第一台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导线安装部之间设有第二台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高度,以使所述导线安装部的顶面低于所述避让部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导线夹持部与第二导线夹持部,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均用于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的侧面呈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的侧面呈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夹持部之间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呈u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部与所述避让部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0°~9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瓶正极搭铁端子,包括承载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承载部侧面上的避让部与导线安装部,所述承载部上固定设有端子安装柱,所述避让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固定设有朝向所述避让部底面倾斜的防转部,所述避让部上开设有夹钳安装孔;其中,所述导线安装部上设有导线夹持组件,所述导线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固定第二导线,本发明可避免在该搭铁端子在装配过程中转动,同时也可解决粗细不同线径导线无法合压、共用端子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刘钦,涂丽红,董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