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8378发布日期:2023-09-23 14:2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散热,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电池箱体方案是电芯外壳底部经导热材料与液冷板接触,液冷板内部冷却液循环提供较低温度的冷却液,实现对电芯温度的控制。具体的散热方式是电芯外壳底部通过导热材料接触液冷板,控制液冷板内部冷却液,以此降低电芯温度,其散热路径为电芯内部极板通过电芯内部电解液,电芯铝制外壳,导热材料再到液冷板,散热路径较长,对电芯本体的一致性要求较高。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监测电芯内部温度发现,电芯内部的温差较大,进而影响电芯使用寿命的问题。

2、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电池箱体的电芯内部温差较大而影响电芯使用寿命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以解决电池箱体的电芯内部温差较大而影响电芯使用寿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箱体,包括:

4、至少一个装载腔,所述装载腔内装载有至少一个电芯;

5、冷却板,设置于所述装载腔内且与所述装载腔内的电芯的极柱呈换热布置;

6、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所述电芯与所述冷却板之间的配合间距,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冷却板平稳贴合传热。

7、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电芯与所述冷却板之间,以限定所述电芯与所述冷却板之间的间距。

8、可选地,所述电芯的极柱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位于所述电芯的同一端面上,且同一所述装载腔内所装载的电芯的极柱均朝向所述装载腔的一侧腔壁布置。

9、可选地,同一所述装载腔内的所述电芯的极柱均朝向所述装载腔的腔底壁布置。

10、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上对应所述电芯上安装泄压阀的位置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引流末端设置有气体探测器。

11、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装载腔呈相对布置,且分别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的极柱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的极柱呈相对布置。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支撑隔板,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装载的电芯均沿所述支撑隔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冷却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冷却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冷却板,且所述第一冷却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电芯与所述支撑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冷却板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电芯与所述支撑隔板之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冷却板隔断,所述冷却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电芯的极柱换热布置,所述冷却板的另一面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的极柱。

14、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拉紧机构,所述拉紧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与其相对布置的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相互靠拢拉紧。

15、可选地,所述拉紧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端板、第二固定端板和拉紧螺杆,所述第一固定端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板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和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装载的电芯的相背侧,所述拉紧螺杆用于向第一固定端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板施加相互靠拢的预紧力。

16、可选地,每个所述装载腔内装载有多个所述电芯,且同一所述装载腔内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极柱通过连接极片电连接,所述连接极片通过绝缘导热结构与所述冷却板接触传热。

17、可选地,所述连接极片上朝向所述冷却板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板保持预设距离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采样传感器。

18、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极片为串联极片;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极片为并联极片。

19、可选地,所述电芯的极柱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的两个相背端面上,所述电芯的两个相背端面侧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板。

20、可选地,所述装载腔内装载有至少一个电芯组,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所述电芯,且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极柱呈平行布置。

21、可选地,所述电芯组的组数为多组,其中,所述电芯组的排布方式为:

22、呈自上而下依次层叠排布;或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呈水平相对排布。

23、可选地,所述冷却板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24、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电池箱体,包括至少一个装载腔、冷却板和限位组件,其中,装载腔内装载有至少一个电芯;冷却板设置于装载腔内且与装载腔内的电芯的极柱呈换热布置;限位组件用于限定电芯与冷却板之间的配合间距,以使极柱与冷却板平稳贴合传热。通过在电池箱体内布置冷却板,由于电芯内部的集热点在电芯的极柱附近,因此,将冷却板设计成与电芯的极柱呈换热布置的方式,使得电芯内部的大部分热量会通过极柱传递至冷却板,通过冷却板将热量快速带走,相比于传统的散热结构,大大缩短了散热路径,并且冷却板与电芯的极柱传热,传热过程基本不受电芯自身热阻的影响,极柱传热能够有效减小电芯内部的温差,有助于提升电芯的使用寿命,另外限位组件能够对电芯与冷却板之间的配合间距起到很好的限定作用,继而有助于保证极柱与冷却板平稳贴合传热,降低了冷却板局部变形导致传热不均的情况发生,同时限位组件能够避免极柱本身受力过大导致损坏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部(5),所述限位部(5)设置于所述电芯(2)与所述冷却板(3)之间,以限定所述电芯(2)与所述冷却板(3)之间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的极柱(21)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位于所述电芯(2)的同一端面上,且同一所述装载腔(1)内所装载的电芯(2)的极柱(21)均朝向所述装载腔(1)的一侧腔壁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装载腔(1)内的所述电芯(2)的极柱(21)均朝向所述装载腔(1)的腔底壁布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5)上对应所述电芯(2)上安装泄压阀的位置设置有引流槽(51),所述引流槽(51)的引流末端设置有气体探测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装载腔(1)呈相对布置,且分别为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装载的电芯(2)的极柱(21)与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装载的电芯(2)的极柱(21)呈相对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之间设置有支撑隔板(13),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装载的电芯(2)和所述第二腔体(12)所装载的电芯(2)均沿所述支撑隔板(13)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冷却板(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第一冷却板(3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2)内的第二冷却板(32),且所述第一冷却板(31)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电芯(2)与所述支撑隔板(13)之间,所述第二冷却板(3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2)内的电芯(2)与所述支撑隔板(13)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通过所述冷却板(3)隔断,所述冷却板(3)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电芯(2)的极柱换热布置,所述冷却板(3)的另一面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装载的电芯(2)的极柱(2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拉紧机构(7),所述拉紧机构(7)用于使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装载的电芯(2)与其相对布置的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装载的电芯(2)相互靠拢拉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7)包括第一固定端板(71)、第二固定端板(72)和拉紧螺杆(73),所述第一固定端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板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装载的电芯(2)和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装载的电芯(2)的相背侧,所述拉紧螺杆用于向第一固定端板和所述第二固定端板施加相互靠拢的预紧力。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装载腔(1)内装载有多个所述电芯(2),且同一所述装载腔(1)内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的极柱(21)通过连接极片(22)电连接,所述连接极片(22)通过绝缘导热结构(4)与所述冷却板(3)接触传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极片(22)上朝向所述冷却板(3)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板(3)保持预设距离的安装部(220),所述安装部(220)用于安装采样传感器(8)。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极片(22)为串联极片;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极片(22)为并联极片。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的极柱(21)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2)的两个相背端面上,所述电芯(2)的两个相背端面侧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板(3)。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腔(1)内装载有至少一个电芯组,每个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所述电芯(2),且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极柱呈平行布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的组数为多组,其中,所述电芯组的排布方式为: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3)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至少一个装载腔、冷却板和限位组件,其中,装载腔内装载有至少一个电芯;冷却板设置于装载腔内且与装载腔内的电芯的极柱呈换热布置;限位组件用于限定电芯与冷却板之间的配合间距,以使极柱与冷却板平稳贴合传热。通过在电池箱体内布置冷却板,由于电芯内部的集热点在电芯的极柱附近,因此,将冷却板设计成与电芯的极柱呈换热布置的方式,使得电芯内部的大部分热量会通过极柱传递至冷却板,并通过冷却板将热量快速带走,相比于传统的散热结构,大大缩短了散热路径,并且冷却板与电芯的极柱传热,传热过程基本不受电芯自身热阻的影响,极柱传热能够有效减小电芯内部的温差,有助于提升电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磊,曹伟,柳家庆,方日,周俭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