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5589发布日期:2023-11-08 17:1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1、电感器(一种线圈组件)是在电子装置中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起使用的无源电子组件。

2、随着电子装置已经被设计成具有高性能和减小的尺寸,电子装置中使用的电子组件的数量已经增加并且电子组件的尺寸已经减小。

3、为了实现即使在小尺寸下也具有高容量和高效率的线圈组件,可能需要以精细图案形成线圈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分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防止线圈部的分层缺陷而使线圈部具有改善的刚性的线圈组件。

2、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线圈部的刚性并且可防止有效体积的减小的线圈组件。

3、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线圈部与外电极之间的结合强度并且可防止基板的翘曲的线圈组件。

4、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线圈图案和引出部,所述线圈图案包括多匝,所述引出部延伸到所述主体的侧表面;以及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连接到所述引出部,其中,所述多匝中的最外匝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线宽,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大于与所述最外匝相邻的相邻匝的线宽。

5、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线圈部,被包封在所述主体内并且包括线圈图案,所述线圈图案包括多匝,所述多匝中的最外匝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大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其余部分的线宽;以及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线圈部的从所述最外匝延伸到所述侧表面的引出部。



技术特征: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除了所述最外匝之外的其他匝中的至少一匝具有恒定的线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相邻匝具有恒定的线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具有最大线宽的部分中,所述内侧表面的曲率与所述外侧表面的曲率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具有最大线宽的部分中,所述外侧表面的曲率大于所述内侧表面的曲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具有最大线宽的部分中,所述内侧表面和所述外侧表面共用曲率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线宽在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的相邻匝的线宽的1.5倍至4倍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线宽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线宽的比值在1.5至4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是指所述最外匝的更靠近所述主体的两个侧表面相交处的边缘的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部还包括:

15.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线宽等于与所述最外匝相邻的相邻匝的线宽。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主体的两个侧表面相交处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区域中,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最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线宽与所述第一区域的线宽的比值在1.5至4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线宽与和所述第二区域相邻的相邻匝的线宽的比值在1.5至4的范围内。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线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线圈图案和引出部,所述线圈图案包括多匝,所述引出部延伸到所述主体的侧表面;以及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连接到所述引出部,其中,所述多匝中的最外匝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线宽,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大于与所述最外匝相邻的相邻匝的线宽。

技术研发人员:柳志满,文炳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