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6957发布日期:2023-07-26 01:3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要求,而电池的卷绕式电极组件的体积,是提高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重要参数。卷绕式电极组件体积过小,则相应的电极活性材料越少,电池内部空间浪费,电池的能量密度也越低;但卷绕式电极组件的体积过大,则不利于电解液浸润卷绕式电极组件,部分电极活性材料无法发挥效用。因此,在设计电池结构时,需要平衡卷绕式电极组件的体积和电解液浸润效果之间的关系。

2、为了提升卷绕式电极组件端面的整体浸润效果,正极集流盘一侧延伸出转接端,以在集流盘的盘体和顶盖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供电解液充满并向下浸润卷绕式电芯。但是此设计在焊接正极集流盘盘体和极耳后,需要弯折集流盘的转接端,以使顶盖和卷绕式电芯对位并与圆柱形壳体焊接密封。因为集流盘是金属材质(一般为铝),其具有一定的屈服强度,在弯折时,有可能向上拉起弯折侧的极耳并将极耳拉断;为提升弯折侧的焊接强度,现有的工艺是在弯折侧的焊接槽多一次激光点焊,而增加的一次激光点焊工序,需要重新对焊接区定位并移动焊接,这成为二次电池生产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所述端盖组件可以避免其包含的集流件在弯折时对电池单体的极耳造成拉扯,从而防止所述极耳被拉断,有助于提高所述电池单体的生产良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

3、盖板,沿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的第一装配孔;

4、第一绝缘件,包括设于所述盖板在厚度方向的一侧的本体部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自所述本体部的中部向外侧延伸至穿通所述本体部的外周壁,所述容置槽具有穿通所述本体部的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的第一开口以及穿通所述本体部的外周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容置槽以及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底壁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设有凸沿,其中,所述第二装配孔沿所述盖板的厚度方向穿通所述本体部并且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凸沿设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区域,所述凸沿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以及底壁之间形成插槽;

5、极柱,包括柱体部及连接于所述柱体部的一端的法兰部,所述柱体部自所述第一开口穿装于连通的所述第二装配孔和所述第一装配孔中,所述法兰部顶抵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

6、集流件,包括盘体部、延伸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盘体部和所述延伸部的弯折部;

7、其中,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二开口插装并收容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法兰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盘体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侧。

8、一实施例中,所述凸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凸沿顺着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凸沿在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在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

9、一实施例中,所述凸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容置槽在第一方向的每一侧壁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沿,且每一所述凸沿顺着所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其中,全部所述凸沿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所述容置槽的任一所述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凸沿时多个所述凸沿沿所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10、一实施例中,所述凸沿的面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至少一条弧形凸筋,其中,所述弧形凸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沿的面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一侧,所述弧形凸筋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且朝向所述本体部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抵顶所述延伸部的背向所述极柱的一侧。

11、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底部的区域,并沿平行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方向朝所述本体部的中部延伸。

12、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通过熔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对两侧的侧壁。

13、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还包括柔性薄片,所述柔性薄片连接于所述止挡部的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所述柔性薄片用于在所述盘体部相对所述延伸部翻折形成所述弯折部时一起弯折,并且至少部分贴合于形成的所述弯折部的内侧。

14、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薄片的厚度与所述止挡部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0.35-0.8。

15、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还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止挡部的背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一侧。

16、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包括一个挡片,所述挡片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对两侧的侧壁;

17、或者,所述止挡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凸耳,所述一对凸耳的相互远离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对两侧的侧壁。

1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端盖组件。

19、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储能装置。

20、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端盖组件中,所述第一绝缘件的本体部上开设有所述容置槽,并且在所述容置槽的侧壁设有所述凸沿,使得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形成所述插槽。如此,通过将所述集流件的延伸部插装于所述插槽内,当所述集流件的盘体部焊接于电池单体的极耳后,在弯折所述集流件时可以固定所述盘体部,并以所述插槽的插入口为轴心,驱动所述端盖组件远离所述插入口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盘体部的方向摆动并弯折所述集流件的弯折部,此时,弯折所述弯折部的抵抗力将抵压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插入口处,不会拉动所述盘体部,进而也不会对所述盘体部焊接固定的所述极耳造成拉扯,避免了薄片状的所述极耳被拉断,有助于提高所述电池单体的生产良率。再者,所述弯折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可以对所述弯折部进行定位,使得所述电池单体的弯折工序能够以标准化设计所述弯折部,便于自动化生产设计,同时还能提升批量生产所述电池单体的一致性。此外,所述延伸部插装于所述插槽内,可以对所述集流件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所述集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发生转动,提高了所述电池单体的抗扭力性能。

21、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123)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凸沿(123)顺着所述第一开口(1221)的边缘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凸沿(123)在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221)在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容置槽(122)的延伸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12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容置槽(122)在第一方向的每一侧壁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沿(123),且每一所述凸沿(123)顺着所述容置槽(122)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容置槽(122)的延伸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123)的面向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127),所述第一凸起部(127)包括至少一条弧形凸筋,其中,所述弧形凸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沿(123)的面向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的一侧,所述弧形凸筋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且朝向所述本体部(121)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127)抵顶所述延伸部(132)的背向所述极柱(14)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12)还包括止挡部(128),所述止挡部(128)连接于所述容置槽(122)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1222)的远离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的区域,并沿平行于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的方向朝所述本体部(121)的中部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128)通过熔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容置槽(122)的相对两侧的侧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12)还包括柔性薄片(129),所述柔性薄片(129)连接于所述止挡部(128)的邻近所述第二开口(1222)的一侧,所述柔性薄片(129)用于在所述盘体部(131)相对所述延伸部(132)翻折形成所述弯折部(133)时一起弯折,并且至少部分贴合于形成的所述弯折部(133)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片(129)的厚度与所述止挡部(128)的厚度之间的比值为0.35-0.8。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12)还包括第二凸起部(1281),所述第二凸起部(1281)设置于所述止挡部(128)的背向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128)包括一个挡片,所述挡片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置槽(122)的相对两侧的侧壁;

11.一种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1)。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盖板,开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绝缘件,包括设于盖板一侧的本体部及开设于本体部的容置槽,容置槽具有穿通本体部远离盖板的一侧的第一开口及穿通本体部外周壁的第二开口,容置槽的底壁设有穿通本体部并连通第一装配孔的第二装配孔,容置槽的侧壁邻近第一开口的区域设有凸沿,凸沿与容置槽的侧壁及底壁之间形成插槽;极柱,包括柱体部及连接于柱体部一端的法兰部,柱体部自第一开口穿装于第二装配孔和第一装配孔中,法兰部顶抵容置槽的底壁;集流件,包括盘体部、延伸部及连接于盘体部和延伸部之间的弯折部;延伸部自第二开口插装收容于插槽内,且连接法兰部;弯折部位于第二开口处。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陈志雄,洪纯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