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车装置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9697发布日期:2023-06-05 00:3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车装置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合车装置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电池包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包的电量直接影响着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根据市场需求,同一车型往往需要推出多种续航版本的配置,目前针对这一需求的解决方案是根据不同的续航里程单独开展不同电量的电池包结构设计。而多种电量的电池包结构设计方案会增加开发的工作量和开发验证成本,同时由于每款电池包结构设计方案的不一致,会导致零配件繁多、生产配置表冗长,导致采购、运输、仓储、生产的工作量和成本均会增加。

2、同时,纯电动汽车常采用的两种补能方式是充电和换电。对于换电的补能方式而言,电池包需要频繁的与车体之间进行拆卸安装,在实践中发现,常规设置在电池包上的紧固螺栓,在满足不松动的最小设计扭矩下的拆解-安装的循环试验中,试验次数达到80-100次以后会出现螺纹断裂等失效现象,包括紧固螺栓自身螺纹断裂和车身本体配合螺纹孔内的螺纹断裂,导致常规设计的紧固连接结构无法满足换电补能次数的实际需求,并且换电成本也会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车装置及电池包。

2、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3、本申请中提供一种合车装置,包括:

4、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安装腔,在所述外筒的其一端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过孔;

5、内筒,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相对所述内筒进行滑动,所述滑动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啮合结构;

6、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连接端,所述螺纹连接端自所述过孔处穿出设置,所述紧固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一啮合结构、第二啮合结构可运动至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啮合连接。

7、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之间的啮合连接,使得所述紧固件在与外部构件进行螺纹连接后,所述滑动件可以对所述紧固件起到锁止的作用,防止所述紧固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扭矩的过度衰减,在满足不松动的最小设计扭矩的前提下,基于本申请的所述紧固件的拆解-安装循环试验次数的实验中,可以达到万余次的循环试验而不出现螺纹断裂等失效现象,便于延长相关紧固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满足换电补能电动车生命周期内的换电结构可靠性需求,降低换电模式下的应用成本。

8、作为优选,所述外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9、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所述安装板和安装孔,可以便于所述外筒在外部构件上的安装固定。

10、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径宽大于所述过孔的径宽;

11、所述第二啮合结构设置在所述限位部的外周壁上。

12、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还包括操作端,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螺纹连接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

13、所述内筒上设置有供所述操作端穿出设置的通孔,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限位部滑动运动的运动空间。

14、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限位部,可以对所述紧固件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的运动进行限位,同时,亦可避免出现所述紧固件意外脱落的情况。

15、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件包括本体,所述第一啮合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

16、所述内筒或所述外筒上设置有供所述本体穿入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一啮合结构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本体具有穿出至外界的接触部。

17、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形成的所述接触部,可以便于操作人员对所述滑动件进行控制,以便于所述第一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之间的啮合连接或啮合状态的解除,操作更为方便。

18、作为优选,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滑动件进行复位的弹性件。

19、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弹性件,可以进一步确保所述第一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之间啮合连接状态的稳定性。

20、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件的数量≥2时,所述滑动件绕所述内筒的轴线均匀设置。

21、本申请中还提供有一种电池包,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合车装置。

22、作为优选,包括电池包框架,所述电池包框架内形成有供电池模组进行安装的电池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腔内设置有电量调整板;

23、所述电量调整板的宽度为所述电池模组内电芯的宽度的整数倍,所述电量调整板的长度为所述电池模组内电芯的长度的整数倍。

24、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所述电量调整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电池模组内的电芯进行替换,从而提供不同电量的电池包;相对于传统技术上进行多种电量电池包的单独设计的方案而言,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具有更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25、作为优选,所述电池包框架上设置有若干翼板,所述翼板上设置有贯穿孔;

26、所述合车装置装设在所述翼板上,所述螺纹连接端自所述贯穿孔处穿出设置。

27、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所述翼板上安装设置所述合车装置,可以合理利用电池包的框架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使得电池包在整车上的安装使用可以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合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径宽大于所述过孔的径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还包括操作端,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螺纹连接端与所述操作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本体,所述第一啮合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滑动件进行复位的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的数量≥2时,所述滑动件绕所述内筒的轴线均匀设置。

8.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其内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合车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框架,所述电池包框架内形成有供电池模组进行安装的电池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腔内设置有电量调整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框架上设置有若干翼板,所述翼板上设置有贯穿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合车装置及电池包,包括外筒、内筒和紧固件;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安装腔和过孔;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相对所述内筒进行滑动,所述滑动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啮合结构;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连接端,所述螺纹连接端自所述过孔处穿出设置,所述紧固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一啮合结构、第二啮合结构可运动至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啮合连接。本方案中,所述紧固件在与外部构件进行螺纹连接后,所述滑动件可以对所述紧固件起到锁止的作用,防止所述紧固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扭矩的过度衰减,从而便于延长紧固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换电模式下的应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谢麒,朱林培,陈琛,魏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