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BDU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46092发布日期:2023-07-22 11:5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BDU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具体为一种模块化bdu结构。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是整车零部件中最关键也是对安全性要求最高的部件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攀升,电池组总成(后简称为pack)内部电池的空间占比越来越大,其电池切断单元(后简称为bdu)的安装空间愈发局促,且呈现碎片化趋势。

2、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中,电池ctp技术作为pack电池集成发展方向,相较ctm模式有空间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但正负极距离更长导致电池与bdu的高压连接(母排或线缆)过长,对pack系统的安全、稳定、成本均有负面影响,且不同车型pack外形边界影响内部电池排布,所预留bdu安装空间也不尽相同,每个新项目都开发新bdu产品将极大增加研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bdu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中,正负极距离更长导致电池与bdu的高压连接过长,对pack系统的安全、稳定、成本均有负面影响,同时bdu安装空间不尽相同,造成bdu研发成本增加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包括正极模块和负极模块,所述正极模块上设有正极模块安装座,且正极模块安装座上端盖设有正极模块防护盖,所述负极模块上设有负极模块安装座,且负极模块安装座上盖设有负极模块防护盖。

3、优选的,所述正极模块细长形设计。

4、优选的,所述正极模块安装座内安装有预充电阻、预充继电器、主保险以及主正继电器,且预充电阻和主保险在中部分层安装,并且预充继电器和主正继电器分别处于两侧。

5、优选的,所述正极模块安装座两侧还分别安装有正极输入接线座和正极输出接线座,且正极输出接线座设置双连接点,并且正极输出接线座的其中一个连接点与主回路插件铜排连接,另一个连接点与增程插件导线连接。

6、优选的,所述正极模块安装座上还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呈三角分布,所述负极模块安装座上还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也呈三角分布。

7、优选的,所述负极模块安装座内安装有组成主负回路的电流传感器以及主负继电器,且负极模块安装座两侧还分别安装有负极输入接线座和负极输出接线座。

8、优选的,所述负极输出接线座也设置双连接点,且负极输出接线座其中一个连接点与增程插件铜排连接,另一个连接点与主回路插件导线连接。

9、优选的,所述正极模块防护盖和负极模块防护盖上分别设有一体构成的第一接线座防护壳以及第二接线座防护壳,且第一接线座防护壳罩设于正极输入接线座、正极输出接线座上,并且第二接线座防护壳罩设于负极输入接线座、负极输出接线座上。

10、与现有一体式bdu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块化bdu结构使bdu按功能模块拆分,不同项目、不同原理图只需选配不同模块,提升复用性,并缩小单个bdu单元的体积,利用起碎片空间,节省成本。该模块化bdu结构根据电池正、负极位置,灵活调整bdu位置,使其设置在电池正、负极到pack插件的最短路径上,从而缩短电池高压连接长度,提升pack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节约高压连接材料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包括正极模块(4)和负极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模块(4)上设有正极模块安装座(47),且正极模块安装座(47)上端盖设有正极模块防护盖(49),所述负极模块(6)上设有负极模块安装座(61),且负极模块安装座(61)上盖设有负极模块防护盖(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模块(4)细长形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模块安装座(47)内安装有预充电阻(41)、预充继电器(42)、主保险(43)以及主正继电器(44),且预充电阻(41)和主保险(43)在中部分层安装,并且预充继电器(42)和主正继电器(44)分别处于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模块安装座(47)两侧还分别安装有正极输入接线座(461)和正极输出接线座(462),且正极输出接线座(462)设置双连接点,并且正极输出接线座(462)的其中一个连接点与主回路插件(3)铜排连接,另一个连接点与增程插件(7)导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模块安装座(47)上还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5),且第一安装孔(45)呈三角分布,所述负极模块安装座(61)上还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62),且第二安装孔(62)也呈三角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模块安装座(61)内安装有组成主负回路的电流传感器(65)以及主负继电器(64),且负极模块安装座(61)两侧还分别安装有负极输入接线座(631)和负极输出接线座(6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输出接线座(632)也设置双连接点,且负极输出接线座(632)其中一个连接点与增程插件(7)铜排连接,另一个连接点与主回路插件(3)导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模块防护盖(49)和负极模块防护盖(66)上分别设有一体构成的第一接线座防护壳(48)以及第二接线座防护壳(67),且第一接线座防护壳(48)罩设于正极输入接线座(461)、正极输出接线座(462)上,并且第二接线座防护壳(67)罩设于负极输入接线座(631)、负极输出接线座(632)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BDU结构,包括正极模块和负极模块,所述正极模块上设有正极模块安装座,且正极模块安装座上端盖设有正极模块防护盖,所述负极模块上设有负极模块安装座,且负极模块安装座上盖设有负极模块防护盖。该模块化BDU结构使BDU按功能模块拆分,不同项目、不同原理图只需选配不同模块,提升复用性,并缩小单个BDU单元的体积,利用起碎片空间,节省成本。该模块化BDU结构根据电池正、负极位置,灵活调整BDU位置,使其设置在电池正、负极到PACK插件的最短路径上,从而缩短电池高压连接长度,提升PACK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节约高压连接材料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程杨阳,郎林,柳士江,张亚光,钱兆,张明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舟之航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