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及改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95276发布日期:2023-07-25 21:3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及改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及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libs)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系统。然而,金属资源不断减少、分布不均以及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又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再加上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因此,钠离子电池(nibs)凭借资源丰度高、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势脱颖而出,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品。其中,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naxtmo2,tm通常代表ti、v、cr、mn、ni、zn、cu等一种或多种元素)因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结构简单、易于合成等优势,在目前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

2、o3型镍铁锰酸钠作为一种经典的钠电正极材料,因其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高且原料低廉易得而受到了广大储能研究者的青睐。在对o3型镍铁锰酸钠正极材料的研究中,其存在的缺点主要有充放电过程会产生复杂的相变、空气稳定性差、离子扩散缓慢以及首次库伦效率低等。为了提高o3型镍铁锰酸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目前的研究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掺杂取代、控制微观形貌、包覆改性、制作混相等,以从不同的角度改善材料的性能。目前包覆改性主要利用非原位包覆手段,获得的正极材料需要二次热处理促使包覆涂层与原始基础材料之间进行良好的结合,本发明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实现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在正极表面构建原位包覆层,不仅过程简单,且还可以显著提升材料的表面及本体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离子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大倍率的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将镍铁锰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加入装有底液的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镍铁锰酸钠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

4、(2)将步骤(1)中得到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钠源、铝源、磷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球磨混合,混合均匀后,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高温烧结,即得到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正极材料。

5、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步骤(1)中共沉淀反应时的具体过程如下:将镍铁锰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逐滴加入到底液中,控制反应条件进行共沉淀反应,反应完全后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实心结构的镍铁锰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

6、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镍、铁、锰的金属盐类型为可溶性硝酸盐、乙酸盐、硫酸盐、草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naoh沉淀剂的浓度为2-6moll-1;所述nh3·h2o络合剂的浓度为10-40wt%;所述溶液ph值为10-12,所述共沉淀反应时间为10-30h。

7、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球磨过程中所需球磨转速为100~700r/min,球磨时间2~10h。

8、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高温烧结过程中所用的钠源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氢氧化物前驱体:钠源:铝源:磷源的摩尔比为1:(0.9-1.05):(0.01-0.1)。

9、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高温烧结过程中预烧温度为300-600℃,预烧时间为3-9h;所述再煅烧为温度为800-950℃,煅烧时间为6-15h。

10、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烧结过程中气氛中氧气含量超过50%,水和co2含量低于0.1%。

11、本发明的发明原理是采用一步烧结法制备了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通过将前驱体、钠源、铝源、磷源充分混合,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在na+进入前驱体生成镍铁锰酸钠正极材料的同时,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磷酸铝钠包覆层;此外,al3+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也能够掺杂进入材料中,最终得到磷酸铝钠包覆、al3+掺杂共改性的镍铁锰酸钠正极材料,本发明所得的改性材料颗粒均匀,提升了镍铁锰酸钠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及其稳定性。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发明的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其纳米尺寸的磷酸铝钠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稳定的结构,包覆在正极材料最外层的磷酸铝钠形成了一层屏障,在保护正极材料不受水分影响的情况下还可以阻挡隔绝电解液,抑制界面副反应。同时,磷酸铝钠层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相变应力,从而减少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破碎,稳定其结构。此外,将磷酸铝钠包覆于正极材料上能够加速na+的迁移,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

14、(2)本发明使用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高温驱动下al3+也掺杂进入材料,进而增强结构稳定性,使得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15、(3)本发明使用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电压区间在2.0~4.0v,1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7.5%。

16、(4)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层采用一步法合成,在材料表面实现原位包覆。制备方法简单、流程短、易于操作、成本低、电池安全有效,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经包覆后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3-3xalxpo4@naniyfezmn1-y-zo2,其中0≤x≤0.1,0≤y≤1/3,0≤z≤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为一步原位包覆。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一次颗粒为100~200nm粒状,二次颗粒为4~10μm球,包覆物尺寸为1~20nm。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锰盐、镍盐和铁盐为可溶性的硫酸盐、硝酸盐、甲酸盐、乙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naoh沉淀剂的浓度为2~6moll-1;所述nh3·h2o络合剂的浓度为10-40wt%;所述溶液ph值为10~12,所述共沉淀反应时间为10~30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高温烧结过程中的钠源为碳酸钠、氢氧化钠、醋酸钠、硝酸钠、甲酸钠和碘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球磨过程中的球磨转速为100~700r/min,球磨时间2~10h。

8.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高温烧结过程包括预煅烧和再煅烧,所述预煅烧为以1-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300-600℃,预烧4-10h;所述再煅烧为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950℃,煅烧6-15h。

9.根据权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氧化性气氛中氧气含量超过50%,水和co2含量低于0.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正极材料及改性方法,涉及电池材料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镍铁锰金属盐溶液、氢氧化钠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加入装有底液的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镍铁锰酸钠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2)将步骤(1)中得到的镍铁锰酸钠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钠源、铝源、磷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球磨混合,混合均匀后,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高温烧结,即得到纳米尺寸磷酸铝钠包覆的镍铁锰酸钠正极材料,磷酸铝钠层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相变应力,从而减少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破碎,稳定其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易宇,李骕,石靖,陈炯彤,范鑫铭,李国钦,季勇,王璇,林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钠能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