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3474发布日期:2023-08-21 11:2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当电池包中的电极组件发生热失控时,会产生大量高热气体,若这些气体不能及时从电池包内排出,会引发电极组件的着火或爆炸。电池包上多设有用于排气的泄压结构,但由于高热气体的量较大,仅依靠泄压结构难以实现电池包内部气体的汇集,而分散的高热气体会加剧对部件的损耗,从而造成电池的二次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用于解决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内部高热气体难以汇集造成的电池短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电池包的用电装置。

2、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一种电池包,包括:

3、箱体本体,所述箱体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箱体本体包括排气梁,所述排气梁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4、集气部,所述集气部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集气部与所述排气梁连通,所述集气部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导入至所述排气梁内,所述排气梁用于排出气体。

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6、至少一组电池,所述电池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容纳腔中;

7、所述集气部与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

8、其中,所述排气梁具有厚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x,所述排气梁沿所述高度方向具有最大尺寸h1 mm,所述集气部沿所述高度方向x具有最大尺寸h2 mm,所述间隙在所述厚度方向y上具有最大尺寸l0 mm,满足:1≤(h1-h2)/l0≤2。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梁靠近所述电池的面为第一表面,所述排气梁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沿所述厚度方向y贯穿所述第一表面;

10、所述集气部具有沿所述厚度方向y相背离设置的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以及沿所述高度方向x相背离设置的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五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接,所述集气部设有第一进气孔(301)和导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高度方向x贯穿所述第四表面,所述导气孔沿所述厚度方向y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导气孔连通,所述导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对应设置且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气部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贯穿所述第四表面,所述凹槽在所述厚度方向y上具有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集气部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连接,所述隔板自所述第四表面向所述导气孔延伸,所述隔板将所述凹槽分隔出至少两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在所述第四表面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导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一端为第一出气孔,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孔的面积为s1 mm2,所述第一出气孔的面积为s2 mm2,满足:1.5≤s1/s2≤4。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在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为s3 mm2,所述第二进气孔在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为s4 mm2,满足:0.6<s4/s3<0.9。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梁包括排气段和集气段,所述排气段与所述集气段连接;

14、所述集气段具有沿所述高度方向相背离设置的第六表面和第七表面,所述集气段设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三进气孔贯穿所述第六表面;

15、所述排气段沿所述厚度方向y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设置的面为第八表面,所述排气段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贯穿所述第八表面;所述第三进气孔与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第二出气孔(1132)连通。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表面和所述第七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3 mm,满足:1.3≤h1/h3≤1.6,或者,1.2≤h2/h3≤1.5。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满足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18、a)80≤h1≤90;

19、b)75≤h2≤85;

20、c)55≤h3≤65;

21、d)4≤l0≤8;

22、e)300≤s1≤400;

23、f)100≤s2≤200;

24、g)1560≤s3≤1760;

25、h)1150≤s4≤1350。

2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7、泄压部,所述泄压部与所述第二出气孔的内壁连接;

28、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三表面贴合,其中,所述绝缘板在所述第一方向x具有最大尺寸h4 mm,满足:h4≤h2。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的电池包。

3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本体,箱体本体具有容纳腔,箱体本体包括排气梁,排气梁位于容纳腔的一侧;集气部,集气部设于容纳腔中,集气部与排气梁连通,集气部用于将容纳腔内的气体导入至排气梁内,排气梁用于排出气体。本申请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集气部,集气部可以将电池包内的热失控气体导入至排气梁中,实现了对热失控气体的汇集和导流,提高了电池包的排气效果,有效防止电池包内部的热蔓延,减少了因热失控气体分散而对电池包内部部件的损耗,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31、可以理解的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具有上述电池包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梁(11)靠近所述电池(20)的面为第一表面(111),所述排气梁(11)设有第二进气孔(112),所述第二进气孔(112)沿所述厚度方向(y)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部(30)具有凹槽(307),所述凹槽(307)的开口贯穿所述第四表面(304),所述凹槽(307)在所述厚度方向(y)上具有第一内壁(3071)和第二内壁(3072);所述集气部(30)包括隔板(308),所述隔板(308)与所述第一内壁(3071)和所述第二内壁(3072)连接,所述隔板(308)自所述第四表面(304)向所述导气孔(306)延伸,所述隔板(308)将所述凹槽(307)分隔出至少两组导气通道(309),所述导气通道(309)在所述第四表面(304)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进气孔(301),所述导气通道(309)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孔(301)的一端为第一出气孔(310),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孔(301)的面积为s1mm2,所述第一出气孔(310)的面积为s2 mm2,满足:1.5≤s1/s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306)在所述第二表面(302)的面积为s3 mm2,所述第二进气孔(112)在所述第一表面(111)的面积为s4 mm2,满足:0.6<s4/s3<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梁(11)包括排气段(113)和集气段(114),所述排气段(113)与所述集气段(11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表面(1141)和所述第七表面(1142)之间的距离为h3 mm,满足:1.3≤h1/h3≤1.6,或者,1.2≤h2/h3≤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满足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电池包包括:箱体本体,箱体本体具有容纳腔,箱体本体包括排气梁,排气梁位于箱体本体的一侧;集气部,集气部设于容纳腔中,集气部与排气梁连通,集气部用于将容纳腔内的气体导入至排气梁内,排气梁用于排出气体。本申请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集气部,集气部可以将电池包内的热失控气体导入至排气梁中,实现了对热失控气体的汇集和导流,提高了电池包的排气效果,有效防止电池包内部的热蔓延,减少了因热失控气体分散而对电池包内部部件的损耗,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立,王咸进,程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