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的外壳、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17850发布日期:2023-09-10 04:2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储能电池的外壳、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的外壳、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储能电池产品的把手普遍采用装配式成品防水把手,在生产装配过程中需要将防水把手固定安装在储能电池产品的外壳上,防水把手的防水方式多为在边缘位置设置防水橡胶圈。这种防水把手装配繁琐、防水性能较差,且防水把手会突出到被安装到的壳体外部而固定占用部分空间。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防水把手对被安装产品的内容空间的占用,这种防水把手通常被设计为具有斜上方的抓取空间,在抓取过程中很容易割伤手且抓取时受力不均匀,抓取舒服度差。

2、另外,现有储能电池产品通常是将开关直接置于壳体表面,容易被接触者误触碰,导致电池非正常停止。且现有储能电池产品的即插即用式防水通讯端子多放置于产品表面,给搬运与运输带来了不便且影响产品安装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外壳、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减小储能电池对空间的占用,对通讯接线槽以及插接其上的通讯接线端子起到防水作用,且易于对储能电池进行搬运。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的外壳,包括:由所述外壳部分侧壁内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通讯接线槽,用于与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凹槽,用于提供手持空间,以及用于容纳插接在所述通讯接线槽上的通讯接线端子。

3、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储能电池的手持空间是由外壳部分侧壁内陷形成的凹槽提供,省去了将成品把手固定安装在储能电池的外壳上的操作,且凹槽与储能电池的外壳侧壁一体成形无接缝,节省了安装成品把手对储能电池外部空间的占用,同时也提高了凹槽边缘的防水效果。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储能电池的内部元件连接的通讯接线槽,利用凹槽的空间容纳通讯接线槽以及插接在通讯接线槽上的通讯接线端子,可有效避免通讯接线端子伸出到储能电池外壳的外部,而额外增加通讯接线端子对储能电池外部空间的占用,同时凹槽结构对通讯接线槽以及通讯接线端子起到防水作用。

4、另外,所述通讯接线端子上套接有防水套,当所述通讯接线端子与所述通讯接线槽插接时,所述防水套容纳于所述凹槽内。通过将防水套隐藏于凹槽内部,减少防水套对储能电池外部空间的占用,同时对防水套起到防水作用。

5、另外,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按钮,所述按钮和所述通讯接线槽设置在所述凹槽的竖向内壁上,且所述按钮与所述凹槽的入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通讯接线槽与所述凹槽的入口之间的距离。该设置可便于对按钮进行手动操作。

6、另外,所述按钮与所述凹槽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大于所述通讯接线槽与所述凹槽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通过将按钮和通讯接线槽在水平位置上下错开,以减小二者对凹槽内壁的整体空间的占用。

7、另外,所述储能电池的外壳还包括走线槽,由所述外壳部分侧壁内陷形成且上下贯通,所述走线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与所述走线槽位于同侧外壳侧壁上的所述凹槽中;所述走线槽用于容纳所述通讯接线端子的引线。通过设置走线槽可以方便容纳与通信接线槽插接的通讯接线端子的引线,方便走线。

8、另外,所述储能电池的外壳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罩设在所述走线槽上以遮挡所述走线槽的内部空间。通过盖板的罩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走线槽中的元件进行遮挡保护。

9、另外,所述走线槽设置于所述外壳相对两侧壁的后端,所述凹槽设于所述走线槽的前方。该设计可使位于凹槽内的通讯接线端子的引线自然进入到后方的走线槽,从而使从储能电池的前方无法看到通讯接线端子的走线。

10、另外,位于所述外壳同一侧的所述走线槽与所述凹槽的内陷深度一致。

11、另外,位于所述外壳一侧壁上的凹槽内的按钮为储能电池的启停按钮,位于所述外壳另一侧壁上的凹槽内的按钮为所述储能电池的重置按钮。通过将启停按钮、重置按钮设置在凹槽中可对按钮进行防水保护。

12、另外,所述凹槽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带有空气层的钣金层结构,使得手持接触位置具有一定的结构支撑特性,使得手持时受力均匀,手感舒适。

13、另外,每个所述走线槽内还设置有与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单元连接的电力接线插槽,所述电力接线插槽用于配合插接电力接线端子,以使所述电力接线端子容纳于所述走线槽中。利用走线槽容纳电力接线插槽以及电力接线端子,形成电力接线的走线通道。

14、另外,每个所述走线槽内设置两个所述电力接线插槽,且位于所述外壳一侧壁上的所述走线槽内的两个所述电力接线插槽均为正极接线插槽,位于所述外壳另一侧壁上的所述走线槽内的两个所述电力接线插槽均为负极接线插槽;所述外壳的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用于与上下相邻的其他储能电池的外壳相连接的配合锁定结构,或者,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通过在同一侧外壳上设置两个相同极性的电力接线插槽,可方便实现储能电池的并联。同时,通过增加限定外壳的上面和下面均为平面或是形成有用于与其储能电池稳定连接的锁定结构,可使得多个储能电池延顺直方向进行堆叠时,所形成的堆叠的结构更加稳定。

15、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该储能电池具有如上任一所述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单元;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单元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凹槽的上侧内壁与水平面平行。

16、另外,所述凹槽的深度*宽度*高度为58mm*100mm*55mm,以提供更为舒适的手持空间。

1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储能电池;所述多个储能电池沿竖直方向布设,且多个储能电池的走线槽相连通。该储能系统整体上可节约布置空间。

18、另外,每个所述储能电池的两个正极接线插槽分别与该储能电池上、下相邻的储能电池的正极接线插槽通过电力接线端子相连;每个所述储能电池的两个负极接线插槽分别与该储能电池上、下相邻的储能电池的负极接线插槽通过电力接线端子相连,从而实现多个储能电池的并联。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与所述凹槽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大于所述通讯接线槽与所述凹槽上侧内壁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线槽,由所述外壳部分侧壁内陷形成且上下贯通,所述走线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与所述走线槽位于同侧外壳侧壁上的所述凹槽中;所述走线槽用于容纳所述通讯接线端子的引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设置于所述外壳相对两侧壁的后端,所述凹槽设于所述走线槽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壳一侧壁上的凹槽内的按钮为储能电池的启停按钮,位于所述外壳另一侧壁上的凹槽内的按钮为所述储能电池的重置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池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壳同一侧的所述走线槽与所述凹槽的内陷深度一致。

7.一种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具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宽度*高度为58mm*100mm*55mm。

9.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7-8中任一所述的储能电池;所述多个储能电池沿竖直方向布设,且多个储能电池的走线槽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能电池的两个正极接线插槽分别与该储能电池上、下相邻的储能电池的正极接线插槽通过电力接线端子相连;每个所述储能电池的两个负极接线插槽分别与该储能电池上、下相邻的储能电池的负极接线插槽通过电力接线端子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的外壳、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其中储能电池的外壳包括:由外壳部分侧壁内陷形成的凹槽;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通讯接线槽,用于与置于外壳内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凹槽,用于提供手持空间,以及用于容纳插接在通讯接线槽上的通讯接线端子;凹槽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壳内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的按钮,按钮和通讯接线槽设置在凹槽的竖向内壁上,且按钮与凹槽的入口之间的距离小于通讯接线槽与凹槽的入口之间的距离。本方案中能够有效减小储能电池对空间的占用,对通讯接线槽以及插接其上的通讯接线端子起到防水作用,且易于对储能电池进行搬运。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辉,王娟,郭志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