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光伏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46354发布日期:2023-08-25 14:3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光伏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光伏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制备方法以及光伏设备。


背景技术:

1、光伏发电是重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目前主要的光伏电池为晶硅电池,相应的光伏电池组件也是由晶硅电池片通过栅线以及汇流带进行串并联而成的。

2、但是现今的由晶硅电池组成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电压低,同时死区较大,光电转换效率较低,限制了光伏电池组件的发展,不利于该光伏电池组件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方案如下:

2、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包括:

3、n个电池片,所述电池片包括发电结构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且与所述发电结构电性相接,并且所述n个电池片中的第i个电池片中的导电层与第i+1个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的第二表面电性相接,n≥1,1≤i≤n-1;所述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

4、其中,所述光伏电池组件的入光面平行于所述电池片的截面,且平行于所述电池片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

5、可选的,所述发电结构包括依次包括的p型区、pn结区、n型区,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n型区背离所述p型区的一侧,与所述n型区电性相接;

6、或,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p型区背离所述n型区的一侧,与所述p型区电性相接。

7、可选的,所述导电层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金、银、铜、铁、镁中的至少一种。

8、可选的,所述光伏电池组件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30μm~500μm,包括端点值;

9、所述光伏电池组件的长度为166mm或182mm或210mm。

10、可选的,所述电池片为晶硅电池片。

11、一种光伏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伏电池组件。

12、一种光伏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13、制备n个初始电池片,所述初始电池片包括初始发电结构和初始导电层,所述初始导电层位于所述初始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且与所述初始发电结构电性相接;

14、将所述n个初始电池片中的第i个初始电池片中的初始导电层与第i+1个初始电池片中的初始发电结构的第二表面电性相接,形成堆叠结构,所述初始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

15、沿着所述堆叠结构的厚度方向对所述堆叠结构进行切割,形成所述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n个电池片,所述电池片包括发电结构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且与所述发电结构电性相接,并且所述n个电池片中的第i个电池片中的导电层与第i+1个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的第二表面电性相接,n≥1,1≤i≤n-1;所述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

16、其中,所述光伏发电结构的入光面平行于所述电池片的截面,且平行于所述电池片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

17、可选的,所述发电结构依次包括:p型区、pn结区和n型区,制备所述初始电池片包括:

18、制备所述初始发电结构,所述初始发电结构依次包括初始p型区、初始pn结区和初始n型区;

19、在所述初始n型区背离所述初始p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或,在所述初始p型区背离所述初始n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

20、可选的,在所述初始发电结构中的初始n型区背离所述初始p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包括:

21、利用沉积工艺在所述初始n型区背离所述初始p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

22、或,利用湿法还原工艺在所述初始n型区背离所述初始p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

23、在所述初始p型区背离所述初始n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包括:

24、利用沉积工艺在所述初始p型区背离所述初始n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

25、或,利用湿法还原工艺在所述初始p型区背离所述初始n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

26、其中,所述初始导电层为金属层。

27、可选的,沿着所述堆叠结构的厚度方向对所述堆叠结构进行切割,形成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

28、利用金刚丝切割工艺或激光切割工艺或水刀切割工艺对所述堆叠结构进行切割,形成所述光伏电池组件。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30、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包括:n个电池片,电池片包括发电结构和导电层,导电层位于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且与发电结构电性相接,n个电池片中的第i个电池片中的导电层与第i+1个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的第二表面电性相接,n≥1,1≤i≤n-1;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其中,光伏电池组件的入光面为所述电池片长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由此可见,n个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通过导电层依次电连接,并且电池片中的导电层覆盖该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以及相邻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的第二表面,可以做到与发电结构的面积相同,因此导电层的厚度可以做到较小,从而使得该光伏电池组件中各电池片的间隙较小,有利于降低光伏电池组件的尺寸。由于该光伏电池组件中各电池片的间隙较小,在组件入光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该光伏电池组件的入光面中的死区较小,有效面积更大,进而光电转换效率较高,以及在光伏电池组件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该光伏电池组件中的电池片的数量可以更多,从而该光伏电池组件的电压相对更高。

31、另外,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中的各个发电结构通过导电层电连接,即各个电池片通过导电层电连接,该电池片为不具有栅极的电池片,利用导电层替代了原光伏电池组件中的栅线,因此进一步降低了该光伏电池组件的入光面中的死区的面积,改善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使得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结构包括依次包括的p型区、pn结区、n型区,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n型区背离所述p型区的一侧,与所述n型区电性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金、银、铜、铁、镁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30μm~500μm,包括端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为晶硅电池片。

6.一种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电池组件。

7.一种光伏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结构依次包括:p型区、pn结区和n型区,制备所述初始电池片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发电结构中的初始n型区背离所述初始p型区的一侧形成所述初始导电层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堆叠结构的厚度方向对所述堆叠结构进行切割,形成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光伏设备,该组件包括:N个电池片,电池片包括发电结构和位于发电结构第一表面且电性相接的导电层,第i个电池片中的导电层与第i+1个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的第二表面电性相接,光伏电池组件的入光面平行于电池片的长度方向所在的截面。由此可见,N个电池片中的发电结构通过导电层依次电连接,不需要栅线,从而入光面的死区减小。并且导电层覆盖发电结构的第一表面以及相邻发电结构的第二表面,导电层可以做到与发电结构的面积相同,导电层的厚较小,各电池片的间隙较小,有利于降低光伏电池组件的尺寸。由于各电池片的间隙较小,该光伏电池组件的入光面中的死区较小,以及电池片的数量可以更多。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国,张赟,李新连,李梦洁,赵政晶,蔡子贺,秦校军,赵东明,黄斌,叶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