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8615发布日期:2023-11-18 06:4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属于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连接器的端子本体一般包括插接部以及与插接部电性连接的连线部,连线部与导线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实现。使用时,外部的端子与插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插接部包括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外部的端子能够插入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的空隙,并分别与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在最短传导路径上直接电连接。端子本体直接作为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接触弹性相对较小,在连接器实际使用环境中,铜制端子主体屈服强度小,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影响连接器载流能力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能够解决端子载流能力差,导电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尾端设置有连线部,所述端子本体上部插接设置有第一弹片,所述端子本体下部上面设置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组件。

4、所述端子本体前端设置有u型限位槽,所述第一弹片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本体两侧滑动接触的卡槽,所述第一弹片前端设置有两个限位扣,所述第一弹片下面设置有第一接触弹片。

5、所述端子本体上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和第二矩形通孔,所述第一弹片上设置有分别卡入到所述第一矩形通孔和第二矩形通孔内的第一限位弹片和第二限位弹片。

6、所述第二弹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端子本体下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过渡配合,所述第二弹片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弹片。

7、所述第二接触弹片为三列,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相邻两列所述第二接触弹片之间。

8、所述端子本体材质为铜。

9、所述第一弹片的材质为不锈钢、铜合金或者碳钢。

10、所述第二弹片的材质为高导铜。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使用第一弹片与端子本体接触面对插,第一弹片与复合端子的对插为整体结构提供稳定可靠的正向力,一方面能够满足复合端子的大载流性,另一方面能够更大程度满足连接器在实际使用环境中与对插组件插拔过程中对于弹片弹性强度及耐受性的要求,第二弹片表面多个接触弹片的设置增加复合端子插接部与对插组件触点,提高整体连接结构的载流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的尾端设置有连线部(2),所述端子本体(1)上部插接设置有第一弹片(3),所述端子本体(1)下部上面设置有第二弹片(4),所述第一弹片(3)与所述第二弹片(4)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前端设置有u型限位槽(13),所述第一弹片(3)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端子本体(1)两侧滑动接触的卡槽(35),所述第一弹片(3)前端设置有两个限位扣(33),所述第一弹片(3)下面设置有第一接触弹片(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孔(11)和第二矩形通孔(12),所述第一弹片(3)上设置有分别卡入到所述第一矩形通孔(11)和第二矩形通孔(12)内的第一限位弹片(31)和第二限位弹片(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所述端子本体下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22),所述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22)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过渡配合,所述第二弹片(4)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弹片(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弹片(43)为三列,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分别位于相邻两列所述第二接触弹片(4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材质为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3)的材质为不锈钢、铜合金或者碳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4)的材质为高导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尾端设置有连线部,所述端子本体上部插接设置有第一弹片,所述端子本体下部上面设置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之间用于固定连接组件。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高压连接的复合端子,能够解决端子载流能力差,导电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成三荣,金成成,宋营,韦思亮,季春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