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91541发布日期:2023-11-16 00:2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


背景技术:

1、为应对当下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新能源汽车一般由电池,比如锂电池,来提供动力,虽然新能源汽车能够很好的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但是,新能源汽车最突出的缺陷,即续航能力,也受到了非常大的考验。

2、新能源汽车电池对温度环境比较敏感,比如在冬季等寒冷的环境中,低温会使电池的内阻增大,电化学反应速度降低,也就造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的下降,同时低温也会降低电池的容量保持,影响续航能力;比如在高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电池也同样存在容量保持降低的问题,影响续航能力,同时,也存在热失控、自燃等危险。

3、目前,也有很多新能源汽车电池用的控温装置或者散热装置,比如公开号为cn113745698a的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其分别设置降温设备和升温设备来分别在高温环境下和低温环境下进行相应的温度调节,整体构造非常复杂,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占用空间非常大,关键是控制逻辑非常复杂,涉及很多电器元件和监控元件,日常维护和维修难度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中电池箱、汽体收集箱、盛液箱和换热组件相配合,在温度感应元件监测到电池放置空间内温度过高时通过加热丝加热易汽化液体,通过热蒸汽给电池放置空间提供升温热量,而在温度感应元件监测到电池放置空间内温度过低时,则通过电池散发的热量来加热易汽化液体,加热成蒸汽后,蒸汽在液冷散热器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液回流至盛液箱内,通过蒸汽-液体的循环持续给电池放置空间降温,进而能够在同一个管路内形成吸热和散热的双循环系统,可以分别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和降温处理。

2、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利用一套设备同时集成了升温系统和降温系统,其中易损耗件只有温控开关,通过电热丝的辅助作用给电池进行升温,利用常规的换热原理给电池进行降温,整个构造非常简洁,易于快速、批量制造成型,制造成本低,且易于维护和维修,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3、为达到本发明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包括箱体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电池箱、汽体收集箱和盛液箱,其中所述电池箱内通过隔热隔板分隔为电池放置空间和电器元件放置空间,其中所述电池放置空间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元件,所述电池放置空间通过导热隔板均匀分隔形成多个适于放置电池的电池放置槽,其中所述电池放置槽的侧壁均匀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蒸发管,其中所述汽体收集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池箱的顶部,且所述汽体收集箱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蒸发管的上开口端相抵接的上阶梯孔,其中所述盛液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池箱的底部,且所述盛液箱的顶壁设置有与所述蒸发管的下开口端相抵接的下阶梯孔,其中所述盛液箱内盛放有易汽化液体,且所述易汽化液体透过所述下阶梯孔淹没至所述蒸发管内,所述盛液箱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易汽化液体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过温控开关与所述温度感应元件电信号连接;

4、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液冷散热器、连接管和温控自动开合机构,其中所述液冷散热器位于所述汽体收集箱的上方,所述液冷散热器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汽体收集箱,且所述温控自动开合机构位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汽体收集箱的连接处,以在所述汽体收集箱内上升到第一预定温度时能够自动打开而使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汽体收集箱,并在所述汽体收集箱内下降到第二预定温度时能够自动关闭而断开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汽体收集箱之间的连通关系。

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温控开关位于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内,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内还放置有用于给所述电池充放电的常规电器元件,所述温控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热丝。

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热丝靠近所述盛液箱的顶部。

7、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盛液箱的顶壁为导热材料形成的中空结构或者所述盛液箱的顶壁为导热体,并设置有供所述电热丝穿行的避位管道,其中所述电热丝靠近所述下阶梯孔的位置分布。

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上阶梯孔和所述下阶梯孔的孔肩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所述蒸发管的密封圈。

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位于所述电池放置空间的其中一侧,所述电池箱于所述电池放置空间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回液空间,所述汽体收集箱的底壁以及所述盛液箱的顶壁分别对应所述回液空间设置有回液开口,且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汽体收集箱靠近所述回液开口的一端。

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隔热隔板为薄板,并贴紧设置在所述导热隔板靠近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的一侧。

1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电池箱、所述汽体收集箱和所述盛液箱的外壁分别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液冷散热器内均匀布设有散热板。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温控自动开合机构包括连接件、转轴、热变形元件和挡板,其中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汽体收集箱和所述连接管之间,其中所述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挡板于背侧的中部位置连接所述转轴,以能够随所述转轴偏转而密封所述连接件或打开所述连接件,所述热变形元件位于所述汽体收集箱内,并具有一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朝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变形的热变形端,所述热变形端通过牵引绳连接所述挡板的前侧的一端,用于在变形时牵引所述挡板而打开所述连接件,且所述转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在所述挡板失去所述牵引绳的牵引动力时复位所述转轴。

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热变形元件被实施为双金属片。

14、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技术特征:

1.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电池箱、汽体收集箱和盛液箱,其中所述电池箱内通过隔热隔板分隔为电池放置空间和电器元件放置空间,其中所述电池放置空间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元件,所述电池放置空间通过导热隔板均匀分隔形成多个适于放置电池的电池放置槽,其中所述电池放置槽的侧壁均匀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蒸发管,其中所述汽体收集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池箱的顶部,且所述汽体收集箱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蒸发管的上开口端相抵接的上阶梯孔,其中所述盛液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池箱的底部,且所述盛液箱的顶壁设置有与所述蒸发管的下开口端相抵接的下阶梯孔,其中所述盛液箱内盛放有易汽化液体,且所述易汽化液体透过所述下阶梯孔淹没至所述蒸发管内,所述盛液箱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易汽化液体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过温控开关与所述温度感应元件电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开关位于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内,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内还放置有用于给所述电池充放电的常规电器元件,所述温控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热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靠近所述盛液箱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箱的顶壁为导热材料形成的中空结构或者所述盛液箱的顶壁为导热体,并设置有供所述电热丝穿行的避位管道,其中所述电热丝靠近所述下阶梯孔的位置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阶梯孔和所述下阶梯孔的孔肩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所述蒸发管的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位于所述电池放置空间的其中一侧,所述电池箱于所述电池放置空间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回液空间,所述汽体收集箱的底壁以及所述盛液箱的顶壁分别对应所述回液空间设置有回液开口,且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汽体收集箱靠近所述回液开口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隔板为薄板,并贴紧设置在所述导热隔板靠近所述电器元件放置空间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所述汽体收集箱和所述盛液箱的外壁分别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液冷散热器内均匀布设有散热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自动开合机构包括连接件、转轴、热变形元件和挡板,其中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汽体收集箱和所述连接管之间,其中所述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挡板于背侧的中部位置连接所述转轴,以能够随所述转轴偏转而密封所述连接件或打开所述连接件,所述热变形元件位于所述汽体收集箱内,并具有一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朝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变形的热变形端,所述热变形端通过牵引绳连接所述挡板的前侧的一端,用于在变形时牵引所述挡板而打开所述连接件,且所述转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在所述挡板失去所述牵引绳的牵引动力时复位所述转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形元件被实施为双金属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新能源汽车电池双向自主温控组件,包括箱体组件和换热组件,箱体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汽体收集箱、电池箱和盛液箱,电池箱分隔为电池放置空间和电器元件放置空间,电池放置空间通过导热隔板分隔形成多个电池放置槽,电池放置槽的侧壁设置有蒸发管,汽体收集箱的底壁和盛液箱的顶壁对应设置有阶梯孔,盛液箱内盛放有易汽化液体,易汽化液体透过阶梯孔淹没至蒸发管内,盛液箱设置有用于加热易汽化液体的电热丝,电池放置空间温度低时,通过电热丝加热易汽化液体提供热量,电池放置空间温度高时,通过导热隔板传递热量至易汽化液体,形成蒸汽,蒸汽在换热组件内换热形成液体,再次回流盛液箱,使得该温控组件能够形成自主式双向温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森,王健健,付吉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市海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