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01970发布日期:2023-10-12 01:2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n-topcon电池背面导电浆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但腐蚀能力较难控制,为了防止导电浆料烧穿多晶硅层破坏隧穿层,从而造成巨大的负荷,多晶硅层需要沉积达到一定的厚度防止其烧穿。光寄生吸收随厚度增加而增加,多晶硅层过厚会造成电池的短路电流过低,导致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故而,将金属化部分多晶硅层厚度控制在120nm以上,高掺杂浓度提高金属化的接触能力,非金属部分厚度控制在20-50nm,适当降低掺杂浓度,提升欧姆接触。用激光去除非金属化区域的多晶硅后,在清洗硅片正面以及边缘的绕镀poly硅时,由于低掺杂多晶硅层表面无保护层,极易被破坏,会导致电池的短路电流降低,造成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对低掺杂多晶硅起保护作用,从而提升电池的性能。

2、(二)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包括硅基底、硅基底正面上设有p+掺杂层、氧化铝钝化层、氮化硅减反层和正面电极,且硅基底背面上设有遂穿氧化层1、多晶硅层1、遂穿氧化层2、多晶硅层2、氮化硅减反层和背面电极。

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选用n型硅基底并进行双面制绒,形成金字塔结构,得到绒面硅片;

5、(2)在绒面硅片的正面进行硼扩散,形成p+掺杂层和硼硅玻璃层,后去除其硼硅玻璃层、背面和边缘绕扩的掺杂层;

6、(3)在绒面硅片的背面进行热氧化处理形成遂穿氧化层1,后采用pecvd原位磷掺杂的方法形成非晶硅层1;

7、(4)对磷掺杂后的硅片再次予以热氧化处理形成遂穿氧化层2,后继续采用pecvd原位磷掺杂的方法形成非晶硅层2;

8、(5)将两次磷掺杂后的硅片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使得非晶硅层1和非晶硅层2转化为多晶硅层1和多晶硅层2;

9、(6)根据金属化图案采用激光去除非金属化区域的多晶硅层2和遂穿层2,形成凸出结构,得到初型电池片;

10、(7)去除初型电池片正面及边缘的绕镀多晶硅;

11、(8)采用ald工艺,在初型电池片正面生长氧化铝钝化层,并采用pecvd法,在初型电池片正面和背面沉积氮化硅减反层;

12、(9)在正面印刷银铝浆,在背面印刷银浆,烘干烧结后进行光注入处理。

13、优选的,步骤(2)中,硼掺杂浓度为4e20cm-3。

14、优选的,步骤(3)中,遂穿氧化层1的厚度为1.5-2nm,非晶硅层1的厚度为20-50nm,且非晶硅层1的磷掺杂浓度为8e19-3e20cm-3。

15、优选的,步骤(4)中,遂穿氧化层2的厚度为1-1.5nm,非晶硅层2的厚度为50-200nm,且非晶硅层2的磷掺杂浓度为3e20-1e21cm-3。

16、优选的,步骤(6)中,凸出结构的宽度为70-120μm,间距为1.2-1.5mm。

17、优选的,步骤(8)中,氧化铝钝化层的厚度为1-5nm,氮化硅减反层的厚度为60-80nm。

18、(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n-topcon电池结构,在背面多晶硅低掺杂层与高掺杂层之间增加一层隧穿层2作为湿法阻挡层,对低掺杂多晶硅起保护作用,在清洗硅片正面以及边缘的绕镀多晶硅后,其对应隧穿层2的金属化部分得以保留,且提高钝化效果,从而提升电池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硅基底正面上设有p+掺杂层、氧化铝钝化层、氮化硅减反层和正面电极,且硅基底背面上设有遂穿氧化层1、多晶硅层1、遂穿氧化层2、多晶硅层2、氮化硅减反层和背面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硼掺杂浓度为4e20cm-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遂穿氧化层1的厚度为1.5-2nm,非晶硅层1的厚度为20-50nm,且非晶硅层1的磷掺杂浓度为8e19-3e20cm-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遂穿氧化层2的厚度为1-1.5nm,非晶硅层2的厚度为50-200nm,且非晶硅层2的磷掺杂浓度为3e20-1e21cm-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凸出结构的宽度为70-120μm,间距为1.2-1.5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氧化铝钝化层的厚度为1-5nm,氮化硅减反层的厚度为60-80n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面采用双层隧穿层结构的topcon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取绒面硅片;(2)硼扩散;(3)形成遂穿氧化层1和非晶硅层1;(4)形成遂穿氧化层2和非晶硅层2;(5)转化为多晶硅层1和多晶硅层2;(6)制取初型电池片;(7)去除初型电池片正面及边缘的绕镀多晶硅;(8)生长氧化铝钝化层以及沉积氮化硅减反层;(9)印刷电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topcon电池结构,在背面多晶硅低掺杂层与高掺杂层之间增加一层隧穿层2作为湿法阻挡层,对低掺杂多晶硅起保护作用,在清洗硅片正面以及边缘的绕镀多晶硅后,其对应隧穿层2的金属化部分得以保留,且提高钝化效果,从而提升电池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柳冉冉,高芳丽,郭小飞,戴欣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