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57707发布日期:2023-10-26 05:3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大容量的动力电池在充放电使用时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动力电池的内阻和连接电阻等,其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散出,那么电池的温度将快速上升,从而超出电池的温度使用范围,从而导致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如果电池长期处于高温运行环境,那么电池还有热失控的风险。第二,如果模组的电池不采用有效的均匀散热策略,则电池模组之间的温度差异过大,则电池的容量由于温度差异则出现不一致的现象。长期使用时,模组的各个电池容量差异过大,使得电池模组的容量降低,长期使用寿命减低。

2、现有技术中较为流行的电池液冷散热系统到底部散热,散热路径较长,对电池的冷却散热效率还有待改善。

3、有鉴于此,市面上亟需一种新式的电池冷却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液冷板散热存在的散热路径较长、电池模组中各个电池无法较好均匀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液冷板散热存在的散热路径较长、电池模组中各个电池无法较好均匀散热的问题。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

3、所述冷却板整体呈u形,半包围形成用于安装多个电池的安装工位;

4、所述冷却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板形状适配呈u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5、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冷却板的高度方向隔断设置;

6、其中,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进流口导通;

7、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沿所述冷却板的高度方向对应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导通;

8、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出流口导通。

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冷却装置还包括隔热板;

10、所述冷却板包括依次连接呈u形的第一子板、第二子板和第三子板;

11、在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三子板相互面对的侧壁还分别对应间设有多个凸起部;

12、相对的两个凸起部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所述隔热板的容装工位。

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沿远离所述冷却板的方向,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弧形凸部和第二弧形凸部;

14、所述第一弧形凸部及所述第二弧形凸部与所述第一子板或所述第三子板平滑过度连接;

15、且所述第一弧形凸部与所述第二弧形凸部二者平齐连接形成凸起平台。

1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凸起平台中还设置有凹陷卡槽;

17、所述隔热板能够通过相对两个所述凸起部中的所述凹陷卡槽插装固定。

1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在所述第一弧形凸部和所述第二弧形凸部中对应设置延伸子道。

1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板的内部设置有隔热空腔;

20、所述隔热空腔包括沿所述隔热板的高度方向隔断设置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21、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中分别设置有冷却液。

2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凹陷卡槽和所述隔热板的侧壁中,一者设置有凹陷的受插阀座,另一者对应设置有凸起的凸起阀头;

23、所述隔热板插装于所述凹陷卡槽时,所述凸起阀头对应插接于所述受插阀座;

24、且所述凸起阀头能够控制开启所述受插阀座,以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流道导通、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流道导通。

2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冷却装置还包括汇流管;

26、所述汇流管沿所述冷却板的高度方向将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导通连接。

2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冷却装置还包括隔流管;

28、所述隔流管对应设置于所述进流口及所述出流口处,用于将所述进流口与所述出流口隔流。

29、另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本体和上述的电池冷却装置;

30、其中,所述电池本体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工位。

3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冷却装置在使用时,依次将多个电池模组的分别对应安装到冷却板半包围形成整体呈u形的安装工位,使电池模组的两个相对的竖直侧壁可以分别抵接于冷却板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中,实现电池模组的竖直侧壁与冷却板个相对的内侧壁的热传递,冷却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板形状适配呈u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这样冷却液在冷却板中流动时会依次按照“进流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出流口”的顺序流动,且由于冷却液在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中的流动方向相反,这样沿冷却板高度方向对应的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的冷却液冷却性能二者会相互的中和补偿、从而使电池模组的每个侧壁受到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的冷却作用近乎相同,该电池冷却装置,具有散热路径短、能够确保电池模组中各个电池均匀散热的有益效果。

33、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本体和上述的电池冷却装置,能够实现其同样的有益效果。

3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装置还包括隔热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冷却板(1)的方向,所述凸起部(16)包括第一弧形凸部(161)和第二弧形凸部(1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6)在所述凸起平台中还设置有凹陷卡槽(1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4)和所述第二流道(15)分别在所述第一弧形凸部(161)和所述第二弧形凸部(162)中对应设置延伸子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4)的内部设置有隔热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卡槽(163)和所述隔热板(4)的侧壁中,一者设置有凹陷的受插阀座(44),另一者对应设置有凸起的凸起阀头(43);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装置还包括汇流管(5);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装置还包括隔流管(6);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装置;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前者包括冷却板;冷却板整体呈U形,半包围形成用于安装多个电池的安装工位;冷却板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板形状适配呈U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沿冷却板的高度方向隔断设置;第一流道的一端与进流口导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沿冷却板的高度方向对应的第二流道的一端导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出流口导通。该电池模组包括该电池冷却装置,二者均具有散热路径短、能够确保电池模组中各个电池均匀散热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靳旭哲,王霄峡,刘慧,赵国军,周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启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