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3102发布日期:2023-12-07 07:2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海底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尤其涉及一种海底电缆。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除了通过采用新技术、新产品等方式降低能耗外,加快对油气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关键。电力能源开发逐渐向低碳转型。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是电力能源低碳转型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近海固定式风电平台的开发趋于饱和状态,约80%的海上风能资源在60m水深以上的海域中,风能开发逐渐转向深远海域。作为远海风能的获取系统,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

2、随着世界第一个浮式风电商用项目取得成功,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在全球得到了广泛重视,各国正大力颁布远海风能开发相关政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风能市场呈稳步增长态势。据全球风能协会、探索浮动风能以及欧洲风电等机构报告中的预测,各国海上风电装机数量预计将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年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2gw。预计2022年全球浮式风机将达50座,2030年增至1500座。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开发,将促进动态海缆系统的需求,预计未来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

3、但是现有的漂浮式风电系统中,动态海缆均为三芯结构,每相导体由多根单丝绞合而成,在电流传输时,由于电磁感应效应,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部分,使得导体的电阻增加,传输效率降低,这就需要极大的海缆截面来实现较高的传输容量,而这会引起海缆截面增大,导致动态海缆自身的材料成本、配套附件成本和施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电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实现较高传输容量需要增大海底电缆截面,进而导致海底电缆成本增加的缺陷。

2、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电缆,包括:中心管道;所述中心管道内用于填充冷却介质;第一电单元,包覆于所述中心管道的外部,所述第一电单元包括第一相导体层,所述第一相导体层包括多个第一相导体,多个所述第一相导体螺旋缠绕于所述中心管道之外;第二电单元,包覆于所述第一电单元的外部,所述第二电单元包括第二相导体层,所述第二相导体层包括多个第二相导体,多个所述第二相导体螺旋缠绕于所述第一电单元之外;第三电单元,包覆于所述第二电单元的外部,所述第三电单元包括第三相导体层,所述第三相导体层包括多个第三相导体,多个所述第三相导体螺旋缠绕于所述第二电单元之外。

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所述第一相导体的单丝之间设有第一介质,所述第二相导体的单丝之间设有第二介质,所述第三相导体的单丝之间设有第三介质。

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所述第一电单元还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包覆的第一相导体屏蔽层、第一相绝缘层和第一相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第一相导体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相导体层外。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所述第二电单元还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包覆的第二相导体屏蔽层、第二相绝缘层和第二相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第二相导体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二相导体层之外。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所述第三电单元还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包覆的第三相导体屏蔽层、第三相绝缘层和第三相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第三相导体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三相导体层之外。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还包括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三电单元之外;所述海底电缆具有动态应用模式和静态应用模式,在所述海底电缆处于所述动态应用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金属屏蔽层采用绕包结构或纵包焊接轧纹结构,在所述海底电缆处于所述静态应用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金属屏蔽层采用合金铅套。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还包括第一护套层,所述第一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之外。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还包括铠装结构,所述铠装结构包覆于所述第一护套层之外,其中,所述铠装结构包括多层铠装层;在所述海底电缆处于所述动态应用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铠装结构包括偶数层所述铠装层,且相邻铠装层的螺旋方向相反。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在所述海底电缆处于所述静态应用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铠装结构包括奇数层所述铠装层,且外层铠装层为聚丙烯绳。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海底电缆,还包括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二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铠装结构之外。

12、本发明提供的海底电缆,通过将每相电单元中的导体螺旋设置,改变了电流的流动方向,降低了趋肤效应的影响,减小了导体的电阻,提升了载流量,实现了以较小的导体截面满足较大传输容量的需求,其在外径、重量方面会明显小于常规海底电缆,极大地降低了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施工安装费用;通过设置中心管道,为海底电缆运行提供更适宜的温度环境,显著改善了海底电缆的运行工况,提高了载流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导体的单丝之间设有第一介质,所述第二相导体的单丝之间设有第二介质,所述第三相导体的单丝之间设有第三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单元还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包覆的第一相导体屏蔽层、第一相绝缘层和第一相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第一相导体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相导体层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单元还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包覆的第二相导体屏蔽层、第二相绝缘层和第二相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第二相导体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二相导体层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单元还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包覆的第三相导体屏蔽层、第三相绝缘层和第三相绝缘屏蔽层,其中,所述第三相导体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三相导体层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三电单元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护套层,所述第一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铠装结构,所述铠装结构包覆于所述第一护套层之外,其中,所述铠装结构包括多层铠装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海底电缆处于所述静态应用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铠装结构包括奇数层所述铠装层,且外层铠装层为聚丙烯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二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铠装结构之外。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海底电缆,包括:中心管道、第一电单元、第二电单元和第三电单元;中心管道内用于填充冷却介质;第一电单元包覆于中心管道的外部,第一电单元包括第一相导体层,第一相导体层包括多个第一相导体;第二电单元包覆于第一电单元的外部,第二电单元包括第二相导体层,第二相导体层包括多个第二相导体;第三电单元包覆于第二电单元的外部,第三电单元包括第三相导体层,第三相导体层包括多个第三相导体,第一相导体、第二相导体和第三相导体螺旋缠绕。上述的海底电缆,降低了趋肤效应的影响,减小了导体的电阻,提升了载流量,实现了以较小的导体截面满足较大传输容量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潘盼,王文超,沙昊然,叶金钰,蒋丽宾,李海军,刘利刚,朱宗军,吴棚棚,刘栋,葛言杰,谢书鸿,陈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