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1007发布日期:2024-02-22 21:2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近年来越发普及,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力系统,通过电力系统实现动力电池的充电,动力电池的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如何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确保乘客、车辆以及社会的安全,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顾虑,仍然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重要任务。

2、在电力系统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3、一、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当遇到长期使用、故障、撞击等风险时,存在逸出气体、甚至热失控的安全问题,当热失控时,短时间释放大量高温气体,导致安全风险;现有技术对此设计了泄压阀,泄压阀将气体排出电池包,然而当排出气体的根源是热失控时,排出的气体较多较猛烈,如果对排出方向不加以控制,会导致气体排向不期望的位置,如其它电气元件或者驾乘人员的位置。

4、二、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故障时有时排出的气体较少,因此部分方案在电池包上的泄压阀对应的开设了小孔,从而即使泄压阀未开启仍然可以凭借小孔逸出少量的气体,然而这就在电池包的内外气体环境之间建立了通路,导致了电池包内气体环境容易受外界干扰、造成相对不稳定的气体环境。

5、三、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少量逸出气体时,部分方案设置了如气压传感器等检测器用以警示问题,然而一旦遇到撞击等问题造成热失控,则会对气压传感器等器件造成破坏,不利于回收利用。

6、四、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热失控时,由于泄压阀开启后的泄压开口小,根据伯努利定理,通流面积小时速度快,因此从电池包喷射出的气体速度快危险系数高,但又没有合适的方案扩大泄压阀的开口避免流速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包括外壳、电池组、排气模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组,外壳上设有孔口,对应孔口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排气模块,所述排气模块包括筒体、底座、圆筒、第一环、第二环、连杆、第一弹簧、滑动部、承压板、封闭板、保护罩、接触传感器、阀板、阀杆、托板、保持架、顶杆、顶板、环圈、第二弹簧、第三弹簧;

3、所述孔口内设置有所述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气孔,所述阀杆被保持在保持架中,所述阀杆的左端设置有托板、右端设置有阀板,托板与保持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围绕所述孔口设置有所述环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与所述环圈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环,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第一环,第一环、第二环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

4、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圆筒,所述筒体的周壁上设置有出口,所述圆筒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口的直径;所述筒体包括右壁,所述连杆连接在所述右壁上,所述滑动部套接在所述连杆上并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杆滑动,所述滑动部与右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动部的左端设置有所述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设置有所述接触传感器,所述顶板位于保护罩内且可相对于所述保护罩滑动,所述顶板的左端设置有所述顶杆,所述顶板的右端与接触传感器的壳体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弹簧;

5、所述滑动部的外周设置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的外端接触所述圆筒的内壁,所述承压板上设置有所述封闭板,所述封闭板可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6、优选的,所述承压板为环形板;或者所述承压板的数量为二,其中一个承压板上设置有所述封闭板。

7、外壳内的气体压力达到第一阈值时,所述托板挤压所述第二弹簧并与阀杆、阀板一起向右移动,阀板脱离孔口。阀板脱离孔口后,在气体压力作用下继续向右移动接触所述顶杆,从而推动顶板,使顶板按压接触传感器的接触头。阀板脱离孔口后,气体依次通过孔口、第二开口、出口逸出。外壳内的气体压力达到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时,气体推动承压板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封闭板打开第一开口。承压板向右移动时,滑动部沿着连杆向右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

8、优选的,所述保持架包括t字形截面。

9、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第二环上均设置有八个连接孔。

10、优选的,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螺栓。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一、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一点,采用了在电池包上设置螺纹连接的底座,底座上设有法兰环,筒体上也设置有法兰环,两个法兰环上均设有若干连接孔以对接;通过筒体相对于底座的旋转,可以实现不同连接孔的对接配合从而实现可拆卸连接,旋转连接后筒体周壁上的开口也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可以使得热失控时气体流向期望的位置。

13、二、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二点,在泄压阀上未设置小孔,从而一定程度上封闭了电池包,在筒体内设置有圆筒以进一步隔开筒体上较大尺寸出口进入的气流,常通口只有圆筒上的小孔,从而进一步构建了泄压阀周围相对稳定的气体环境。

14、三、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三点,设置了接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四周有保护罩,保护罩的正面设置有顶板,顶板和保护罩能够对接触传感器形成防护,在第一状态少量气体逸出时,气体推动泄压阀打开,逸出的气体冲击顶板或者泄压阀推动顶板上的顶杆,实现接触传感器的接触以发出信号,在第二状态热失控时,气体推动泄压阀打开,同时压力较大的气体推动承压板,承压板带动封闭板等部件移动开启大尺寸通孔,此时顶板和保护罩能够对接触传感器形成防护。

15、四、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四点,泄压阀排出口、圆筒上的开口、筒体上的出口相互错开,从而泄压阀排出的气体会冲击在圆筒与筒体上,并不会直接冲击外界;并且通过圆筒与筒体上较大尺寸的开口、利用伯努利定理增大流路面积减缓流速,排向外界的气体相对缓和、增加了安全性能。

16、五、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本申请同时在圆筒上构建了小孔以构成少量气体的逸出通道,在滑动部上连接承压板承受气体压力,承压板上连接封闭板以启闭圆筒上的大孔,从而构建了热失控时较大的气体通路,从而在解决上述多种问题后,仍然能够实现气体的二级泄压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外壳、所述电池组、排气模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组,外壳上设有孔口,对应孔口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排气模块,所述排气模块包括筒体、底座、圆筒、第一环、第二环、连杆、第一弹簧、滑动部、承压板、封闭板、保护罩、接触传感器、阀板、阀杆、托板、保持架、顶杆、顶板、环圈、第二弹簧、第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为环形板;或者所述承压板的数量为二,其中一个承压板上设置有所述封闭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内的气体压力达到第一阈值时,所述托板挤压所述第二弹簧并与阀杆、阀板一起向右移动,阀板脱离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阀板脱离孔口后,在气体压力作用下继续向右移动接触所述顶杆,从而推动顶板,使顶板按压接触传感器的接触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阀板脱离孔口后,气体依次通过孔口、第二开口、出口逸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内的气体压力达到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时,气体推动承压板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封闭板打开第一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压板向右移动时,滑动部沿着连杆向右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包括t字形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第二环上均设置有八个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螺栓。


技术总结
一种新能源电力装置,包括外壳、电池组、排气模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组,外壳上设有孔口,对应孔口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排气模块,所述排气模块包括筒体、底座、圆筒、第一环、第二环、连杆、第一弹簧、滑动部、承压板、封闭板、保护罩、接触传感器、阀板、阀杆、托板、保持架、顶杆、顶板、环圈、第二弹簧、第三弹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欧紫林,龙银香,李坚,姜贻桂,刘喜莲,刘娟,雷娟,毛京平,达代绵,杜祖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冈市永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