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0291发布日期:2024-02-07 13:1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清洁类电器(吸尘器、蒸汽机、洗地机等)、电动工具产品无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无绳化带来很多的便利性,使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更灵活应用工具,

2、清洁类电器电池、电动工具电池的应用主要有2种电池,其一:圆柱电芯;其二:软包电芯,二者各优缺点,圆柱电芯成本低,产量高,但是性能稍差,软包电芯性能较好,但成本高。因此如何简化软包电池的结构,提升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软包电池的成本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结构及电池,通过在壳体的第二板与bms板之间设置电连接片,将极耳从第二板处伸出并电连接至第二板上方的bms板,从而节省转接板、信号连接器、部分泡棉物料,可以有效降低物料成本,提升了电池组空间利用率。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包结构,包括:

4、壳体,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板设置,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多个导向槽;

5、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所述电芯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导向槽并露在所述第二板外表面;

6、bms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外并与所述第二板保持间隙;

7、电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板和所述bms板之间,所述极耳通过所述电连接片与所述bms板电连接。

8、可选的,所述电连接片包括与所述电芯的极耳相连接的连接片本体和与所述bms板相连接的bms连接部,所述连接片本体平行于所述第二板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电芯的极耳弯折并连接在所述连接片本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所述连接片本体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存在间隙。

9、可选的,所述连接片本体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h1,h1的数值满足:0.3mm≤h1≤4mm。

10、可选的,所述电连接片包括总正bus、总负bus和信号采集连接片;

11、所述电芯组一端的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所述总正bus电连接;

12、所述电芯组中部的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和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相连并与一个所述信号采集连接片电连接;

13、所述电芯组另一端的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所述总负bus电连接。

14、可选的,所述总正bus与相邻的所述信号采集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绝缘挡墙。

15、可选的,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电芯的方向,所述电芯组的电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

16、所述信号采集连接片包括第一信号连接片和第二信号连接片,所述第一信号连接片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总正bus、所述第二信号连接片和所述总负bus依次均布在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

17、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一接引部,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和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相互搭接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第一接引部的端部朝向所述bms板方向弯折形成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bms板电连接;

18、所述第二信号连接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本体部和第二接引部,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和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相互搭接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第二接引部的端部朝向所述bms板方向弯折形成第二端子部,所述第二端子部与所述bms板电连接。

19、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且相互对齐。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一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1,所述第二本体部与第二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2,所述k1、k2满足:2.5≤k1≤3.5,2.5≤k2≤3.5。

21、可选的,所述总正bus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总正本体部和总正接引部,所述总正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总正接引部沿所述第二板的第二方向设置,一个电芯的正极极耳搭接在总正本体部上;所述总正接引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总正端子部,所述总正端子部与所述bms板电连接;

22、所述总负bus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总负本体部和总负接引部,所述总负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设置,一个电芯的负极极耳搭接在所述总负本体部上;所述总负接引部沿所述第二板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总负接引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总负端子部,所述总负端子部与所述bms板电连接。

23、可选的,所述总正本体部与所述总正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3,所述总负本体部与总负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4,所述k3、k4满足:1≤k3≤1.2,1≤k4≤1.2。

24、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电连接片定位的连接片定位柱。

25、可选的,所述第二板的内表面还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有两个导向面,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相对的两个导向面之间存在夹角且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相对的两个导向面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渐缩,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顶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导向槽。

26、可选的,所述导向块的两个导向面上均设置有减胶孔。

27、可选的,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为倒三角形。

28、可选的,所述倒三角形的两个顶角处设置有圆倒角。

29、可选的,所述圆倒角的半径为r,r的数值满足0.2mm≤r≤3mm。

30、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的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面之间的夹角为a,a的数值满足30°≤a≤85°。

31、可选的,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为w,w的数值满足:0.3mm≤w≤3mm。

32、可选的,所述bms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h2,h2的数值满足:1mm≤h2≤10mm。

33、可选的,所述bms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置有绝缘隔层。

34、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结构,其电芯的极耳通过壳体第二板开设的导向槽伸出,再通过第二板与bms板之间设置的电连接片将极耳电连接至第二板上方的bms板,从而节省转接板、信号连接器、部分泡棉物料,可以有效降低物料成本,提升了电池组空间利用率。

3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所述电池包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片包括与所述电芯的极耳相连接的连接片本体和与所述bms板相连接的bms连接部,所述连接片本体平行于所述第二板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电芯的极耳弯折并连接在所述连接片本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所述连接片本体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本体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h1,h1的数值满足:0.3mm≤h1≤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片包括总正bus、总负bus和信号采集连接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正bus与相邻的所述信号采集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绝缘挡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电芯的方向,所述电芯组的电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一接引部,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和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相互搭接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第一接引部的端部朝向所述bms板方向弯折形成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bms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且相互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一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1,所述第二本体部与第二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2,所述k1、k2满足:2.5≤k1≤3.5,2.5≤k2≤3.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正bus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总正本体部和总正接引部,所述总正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板的第一方向设置,一个电芯的正极极耳搭接在总正本体部上;所述总正接引部沿所述第二板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总正接引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总正端子部,所述总正端子部与所述bms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正本体部与所述总正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3,所述总负本体部与总负接引部的宽度比为k4,所述k3、k4满足:1≤k3≤1.2,1≤k4≤1.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电连接片定位的连接片定位柱。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的内表面还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有两个导向面,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相对的两个导向面之间存在夹角且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相对的两个导向面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渐缩,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导向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的两个导向面上均设置有减胶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为倒三角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三角形的两个顶角处设置有圆倒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倒角的半径为r,r的数值满足0.2mm≤r≤3mm。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向块的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面之间的夹角为a,a的数值满足30°≤a≤85°。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为w,w的数值满足:0.3mm≤w≤3m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h2,h2的数值满足:1mm≤h2≤10mm。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置有绝缘隔层。

2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任一所述的电池包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结构,用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包结构,包括壳体,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二板垂直于第一板设置,第二板上开设有多个导向槽;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电芯组设置在壳体内,电芯的极耳穿过导向槽并露在第二板外表面;BMS板,平行设置在第二板外并与第二板保持间隙;电连接片,设置在第二板和BMS板之间,极耳通过电连接片与BMS板电连接。上述电池包结构,电芯的极耳通过壳体第二板开设的导向槽伸出,再通过电连接片将极耳电连接至第二板上方的BMS板,从而节省转接板、信号连接器、部分泡棉物料,可以有效降低物料成本,提升了电池组空间利用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电池包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廖方俊,罗自皓,王燕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