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01198发布日期:2024-03-13 20:49阅读:8来源:国知局
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背景技术:

1、室外发电机组,采用发电机和蓄电池柜的组合形式,通过发电机发电,发电后的电量部分供给给用电设备,多余的电量经由蓄电池进行储存。

2、蓄电池柜内整组摆放蓄电池,蓄电池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确保一定的通风性。

3、现有技术中的这类蓄电池柜,其结构与配电柜的结构类似,内部采用多块镂空板对蓄电池进行支撑,利用风机进风,利用柜体上的开槽进行排风,实现了蓄电池的热量导出。但是,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也遇到了如下技术问题:

4、蓄电池柜内的空间贯通,由于蓄电池的阻挡,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排热效率较差。

5、蓄电池与蓄电池之间间隔配合,间隔的间隙过大,则安装空间不足,间隔的间隙过小,则热量更加的集中,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6、对蓄电池的保护效果较差,当蓄电池柜被车载时,发电机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给蓄电池,导致蓄电池漏液损坏几率增加。

7、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更规范摆放蓄电池,且能实现气流疏导,增加排热效率,并且能更好保护蓄电池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更规范摆放蓄电池,且能实现气流疏导,增加排热效率,并且能更好保护蓄电池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包括,

4、机箱,所述机箱的上、下端贯通,在所述机箱内安装有风板,所述风板具有横纵交错相通的风道,风道的上下端贯通,所述风板与所述机箱配合形成多个电池仓,所述风板面向所述电池仓的表面处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连通所述风道,在所述机箱的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电池仓的排热槽,风板具有连通所述电池仓的穿线孔,

5、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可拆卸的安装于机箱的底部,底座结构对所述风道的底部,以及所述电池仓的底部形成封闭,

6、顶盖结构,所述顶盖结构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机箱的顶部,通过顶盖结构向着所述风道送风,送入的冷风经由风道和出风孔后进入至所述电池仓内,再经由所述排热槽后向外排出。

7、优选地,在所述风板对应所述电池仓的位置处安装有垫块,被安装的蓄电池通过所述垫块定位后与所述风板之间形成间隙。

8、优选地,所述底座结构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内部胶合固定有上橡胶板和下橡胶板,所述上橡胶板和下橡胶板配合后形成水仓,在所述框架的外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水仓的水管,水管的管口处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下橡胶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上橡胶板的厚度,上橡胶板和下橡胶板均外凸至所述框架的外部,通过下橡胶板接触地面,上橡胶板充水膨胀后对所述风道的底部以及所述电池仓的底部形成封堵。

9、优选地,在所述风板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也呈横纵交错设置,并分隔所述风道,所述凸部作用于所述分隔板的顶部,所述主风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十字交错位置处,所述上橡胶板充水膨胀后作用于所述分隔板的底部。

10、优选地,在所述框架的外部安装有支架,支架具有竖向贯穿的螺栓孔,在螺栓孔的孔壁处设置有橡胶衬套。

11、优选地,在所述框架的内壁处设置有卡槽,所述上橡胶板和下橡胶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卡边,上、下所述卡边首先胶合固定后形成密封,再卡入至所述卡槽内胶合固定。

12、优选地,所述顶盖结构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顶盖之间形成风腔,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对应所述风道的凸部,所述凸部嵌入至所述风道内,在所述凸部的底部设置有主风孔,在所述顶盖的上端设置有上凸的第一框架,所述顶盖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安装有进风机,在所述顶盖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侧设置有支杆,在所述顶盖的上方,通过所述支杆支撑有罩盖,所述罩盖与所述第一框架间隙配合,所述罩盖与所述顶盖间隙配合,当所述进风机作业时,从所述罩盖和顶盖之间抽入外部空气,在所述顶盖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设置有排线孔,连接蓄电池和进风机的线束经由该排线孔穿出。

13、优选地,在所述机箱的侧面设置有覆盖所述排热槽的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的下端贯通,防水罩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分隔板,所述排热槽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

14、优选地,所述排热槽向着所述防水罩倾斜向下设置。

15、一种基于整机温度降温装置的降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第一步:蓄电池的安装,根据电容量的需要选择合理数量的蓄电池,将蓄电池插入至电池仓内,

17、第二步:再关闭顶盖结构,通过顶盖结构向着风板内侧送风,送入的冷风经由风道后从出风孔处吹入至电池仓内,带走蓄电池的热量后从排热槽处排出至机箱的外部。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优点一,本装置中采用机箱配合风板的结构形式,分隔出多个独立的电池仓,输入的冷风经由风道后输送至电池仓,并经由排热槽排出,让气流走动更加的顺畅,进而增加排热效率。

20、优点二,本装置采用了独立的电池仓,且相邻电池仓之间有风道进行阻隔,因此避免了蓄电池之间的热量传导,也让蓄电池的摆放更加的规范和整齐,便于后期的蓄电池管理。

21、优点三,本装置中的底座结构采用内部充水设计,可以在发电机工作时,对蓄电池起到缓冲保护的技术效果,减少振动的硬性传递,降低蓄电池的漏液风险。

22、优点四,当其中一个蓄电池燃烧时,可以避免火焰传递给另一个蓄电池,减少损失。



技术特征:

1.一种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板(2)对应所述电池仓(22)的位置处安装有垫块(25),被安装的蓄电池通过所述垫块(25)定位后与所述风板(2)之间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3)包括框架(31),在所述框架(31)的内部胶合固定有上橡胶板(32)和下橡胶板(33),所述上橡胶板(32)和下橡胶板(33)配合后形成水仓(34),在所述框架(31)的外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水仓(34)的水管(35),水管(35)的管口处螺纹连接有管盖(36),所述下橡胶板(33)的厚度大于所述上橡胶板(32)的厚度,上橡胶板(32)和下橡胶板(33)均外凸至所述框架(31)的外部,通过下橡胶板(33)接触地面,上橡胶板(33)充水膨胀后对所述风道(21)的底部以及所述电池仓(22)的底部形成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板(2)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5),分隔板(5)也呈横纵交错设置,并分隔所述风道(21),所述凸部(43)作用于所述分隔板(5)的顶部,所述主风孔(44)位于所述分隔板(5)的十字交错位置处,所述上橡胶板(32)充水膨胀后作用于所述分隔板(5)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31)的外部安装有支架(37),支架(37)具有竖向贯穿的螺栓孔(38),在螺栓孔(38)的孔壁处设置有橡胶衬套(3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31)的内壁处设置有卡槽(331),所述上橡胶板(32)和下橡胶板(33)的外侧均设置有卡边(332),上、下所述卡边(332)首先胶合固定后形成密封,再卡入至所述卡槽(331)内胶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结构(4)包括顶盖(41),所述顶盖(41)的底部设置有盖板(42),所述盖板(42)和所述顶盖(41)之间形成风腔,所述盖板(42)的底部设置有对应所述风道(21)的凸部(43),所述凸部(43)嵌入至所述风道(21)内,在所述凸部(43)的底部设置有主风孔(44),在所述顶盖(41)的上端设置有上凸的第一框架(45),所述顶盖(41)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45)的内侧安装有进风机(46),在所述顶盖(41)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45)的外侧设置有支杆(47),在所述顶盖(41)的上方,通过所述支杆(47)支撑有罩盖(48),所述罩盖(48)与所述第一框架(45)间隙配合,所述罩盖(48)与所述顶盖(41)间隙配合,当所述进风机(46)作业时,从所述罩盖(48)和顶盖(41)之间抽入外部空气,在所述顶盖(41)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一框架(45)的内侧设置有排线孔(441),连接蓄电池和进风机(46)的线束经由该排线孔(441)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1)的侧面设置有覆盖所述排热槽(24)的防水罩(6),所述防水罩(6)的下端贯通,防水罩(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分隔板(61),所述排热槽(24)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分隔板(6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槽(24)向着所述防水罩(6)倾斜向下设置。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机温度降温装置的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机温度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上、下端贯通,在所述机箱内安装有风板,所述风板具有横纵交错相通的风道,风道的上下端贯通,所述风板与所述机箱配合形成多个电池仓,所述风板面向所述电池仓的表面处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连通所述风道,在所述机箱的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电池仓的排热槽,风板具有连通所述电池仓的穿线孔,所述底座结构可拆卸的安装于机箱的底部,底座结构对所述风道的底部,以及所述电池仓的底部形成封闭,所述顶盖结构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机箱的顶部;本装置可以更规范摆放蓄电池,且能实现气流疏导,增加排热效率,并且能更好保护蓄电池。

技术研发人员:金天,唐文响,徐科,程良洪,金坚健,陈志君,王国辉,章四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市华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