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组件、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2928发布日期:2024-05-11 00:0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组件、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组件和具有该电池模组组件的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且电芯经过的电流越大时,其产热量也越大,相应的热失控的风险也越高。尤其对于高功率快充的动力电池。当前,为了缩短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已将电池的快充电流最高设置至600a以上,尤其是在充放电起到关键作用的极柱附近。相关技术中,目前动力电池依然采用底部或侧部设置液冷板的方式对快充电池进行控温,但是此种方式存在电芯顶部散热效果有限,进而造成电池模组的快充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组件。该电池模组组件具有提升极柱处散热能力的优点。

2、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包。

3、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4、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所述巴片具有多个,每个所述巴片连接于两个相邻电芯的极柱上以形成巴片排;所述第一液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液冷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附接于所述巴片排上。

5、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组件,通过连接在极柱上的巴片上设置第一液冷板,可以直接将极柱上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液冷板及时快速的散出,进而提升了液冷组件对电池模组的整体冷却能力,防止热量在极柱附近蓄积造成电芯因局部温度过高存在热失控的风险,适用于快充电池,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快充能力和使用的安全性。

6、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组件提升极柱处散热能力、电池模组的快充能力及使用的安全性优点。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相连的液冷部和搭接边,所述液冷部附接于所述巴片排上,所述搭接边贴设于所述电芯的肩部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巴片焊接、螺接、铆接或导电胶粘接于所述电池模组的极柱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极柱的长度l1与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l3之间的比值为0.1-0.4。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极柱的宽度l2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l4之间的比值为0.1-0.99。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巴片的长度与所述极柱的长度l1的比值为0.1-5。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液冷部的长度与所述巴片的长度的比值为0.1-2。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还包括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用于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上,且所述第二液冷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对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液冷板内设有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中的每一者均具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池模组的冷却介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出液管及所述第二液冷板依次连通。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换热面板和流道面板,所述换热面板和所述流道面板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流道,所述换热面板的面积与电池模组的贴合面积为s1,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换热面板连接一侧的面积为s2,s1与s2的比值为0.1-1。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换热面板的厚度为d1,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尺寸为h1,0.02≤d1/h1≤5;所述流道面板的厚度为d2,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尺寸为h1,0.02≤d2/h1≤5;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液冷板与所述巴片连接的一侧厚度为d3,所述第二冷却流道的尺寸为h2,0.02≤d3/h2≤2。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还包括导热层,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巴片之间。

20、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

21、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中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相连的液冷部和搭接边,所述液冷部附接于所述巴片排上,所述搭接边贴设于所述电芯的肩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极柱的长度l1与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l3之间的比值为0.1-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用于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上,且所述第二液冷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液冷板内设有第二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中的每一者均具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池模组的冷却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出液管及所述第二液冷板依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换热面板和流道面板,所述换热面板和所述流道面板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流道,所述换热面板的面积与电池模组的贴合面积为s1,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换热面板连接一侧的面积为s2,s1与s2的比值为0.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组件、电池包及车辆。其中,所述电池模组组件包括电池模组、巴片和第一液冷板。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所述巴片具有多个,每个所述巴片连接于两个相邻电芯的极柱上以形成巴片排;所述第一液冷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液冷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附接于所述巴片排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组件具有提升快充能力和极柱处散热能力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飞,蒋雷雷,林国庆,赵立志,徐超,商艺宝,陈晓强,周长安,肖聪,吴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