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9853发布日期:2023-06-29 19:1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资源日益紧缺,同时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长循环寿命和高工作温度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

2、作为锂离子电池制造的重要环节,叠片与卷绕工艺备受关注。叠片式是将正负极极片、隔膜裁成规定尺寸的大小,随后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叠合成芯包;卷绕式是将分条后的极片固定在卷针上随着卷针转动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卷成电芯。其中,相比于卷绕式,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内部空间利用更充分,体积比容量更高,且尺寸灵活,然而叠片式工艺复杂程度较高,操作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及锂离子电池,以解决现有电池(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所述电池用的隔膜袋包括第一隔膜以及与所述第一隔膜相对设置的第二隔膜,在所述第一隔膜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功能涂层和第二功能涂层,所述第一功能涂层沿所述第一隔膜的长度方向平行等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内边缘间的距离与负极片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功能涂层位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一个长边边缘。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厚度为0.5~10μm。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功能涂层的厚度为0.5~10μm。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功能涂层的厚度相等。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二隔膜的宽度相等。

8、进一步地,所述隔膜袋的一侧开口。

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隔膜袋、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隔膜袋为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的隔膜袋。

10、进一步地,所述负极片位于所述隔膜袋内,且,所述负极片的耳位于所述隔膜袋的开口侧。

11、进一步地,所述隔膜袋的长边超出所述负极片的敷料区0.5~5mm。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的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所述电池用的隔膜袋包括第一隔膜以及与所述第一隔膜相对设置的第二隔膜,在所述第一隔膜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功能涂层和第二功能涂层,所述第一功能涂层沿所述第一隔膜的长度方向平行等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内边缘间的距离与负极片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功能涂层位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一个长边边缘。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其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内边缘间的距离与负极片的宽度相等,使得隔膜袋刚好容纳负极片的宽边,起到对负极片的限位作用,经辊压或热压方式,得到隔膜袋与负极片组成的复合单元,再将复合单元、正极片依次堆叠,相对于传统的z型叠片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叠片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的隔膜袋包括第一隔膜以及与所述第一隔膜相对设置的第二隔膜,在所述第一隔膜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功能涂层和第二功能涂层,所述第一功能涂层沿所述第一隔膜的长度方向平行等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内边缘间的距离与负极片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功能涂层位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一个长边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厚度为0.5~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涂层的厚度为0.5~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功能涂层的厚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二隔膜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袋的一侧开口。

7.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隔膜袋、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隔膜袋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用的隔膜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位于所述隔膜袋内,且,所述负极片的耳位于所述隔膜袋的开口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袋的长边超出所述负极片的敷料区0.5~5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用的隔膜袋及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池用的隔膜袋包括第一隔膜以及与所述第一隔膜相对设置的第二隔膜,在所述第一隔膜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功能涂层和第二功能涂层,所述第一功能涂层沿所述第一隔膜的长度方向平行等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功能涂层的内边缘间的距离与负极片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功能涂层位于所述第一隔膜的一个长边边缘。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可有效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舍,周永涛,杨允杰,汪勇,郭红祥,张文齐,陈心,韩郑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鼎国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