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87750发布日期:2023-08-03 19:5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1、如今,随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和能源日渐短缺,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能源的开发和节省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目前,多极耳电芯的极耳群一般连接有金属极耳,在电芯入壳前,需要将极耳群与金属极耳的连接处向上弯折,再对金属极耳进行弯折。然而,极耳群与金属极耳连接处的端面容易产生毛刺,为了防止极耳群的毛刺割破金属极耳,金属极耳在弯折时,需要与极耳群的端面保持距离,从而增加了电芯的极耳折叠后的高度,使得超薄电池在制作过程中,电池的厚度无法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极耳群的毛刺割破金属极耳,金属极耳在弯折时,需要与极耳群的端部保持距离,从而增加了电芯的极耳折叠后的高度,使得电池的厚度无法进一步减小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金属极耳,所述电芯本体设置有多个箔材极耳,多个所述箔材极耳层叠设置并形成极耳群,所述极耳群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电芯本体和所述焊接部,所述金属极耳与所述焊接部焊接,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或所述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焊接部的端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极耳的投影不重叠。

4、优选地,所述焊接部呈水平或竖直设置。

5、优选地,当所述焊接部呈水平设置时,多个所述箔材极耳从所述电芯本体的下端面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上端面的方向聚拢,并形成所述极耳群。

6、优选地,当所述焊接部呈竖直设置时,多个所述箔材极耳从所述电芯本体的上端面向所述电芯本体的下端面的方向聚拢,并形成所述极耳群。

7、优选地,所述金属极耳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面向所述电芯本体,且与所述焊接部焊接。

8、优选地,所述金属极耳上设置有胶纸

9、优选地,所述极耳群和所述金属极耳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极耳群与两个所述金属极耳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极耳群并列设置于所述电芯本体上,且两个所述极耳群的极性相反。

10、优选地,两个所述金属极耳的自由端的形状不同。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电芯。

12、优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铝塑膜和第二铝塑膜,所述第一铝塑膜和/或所述第二铝塑膜设置有冲坑,所述第二铝塑膜覆盖所述第一铝塑膜,所述电芯本体封装在所述冲坑内。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4、一种电芯,通过电芯本体和金属极耳的配合使用,电芯本体通过极耳群与金属极耳连接,极耳群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电芯本体和焊接部,焊接部用于连接金属极耳和外部电源,有效的实现电池与外部电源连接,同时,在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或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焊接部的端面的投影与金属极耳的投影不重叠,有效的使得金属极耳与焊接部的端面没有接触,即,金属极耳与极耳群的端面没有接触,避免了金属极耳需要与极耳群的端面保持距离,导致增加了电芯折极耳后的高度的情况,有效的减小电芯折极耳后的高度,在超薄电池的制作中,电池的厚度可以进一步的减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本体(11)和金属极耳(12),所述电芯本体(11)设置有多个箔材极耳,多个所述箔材极耳层叠设置并形成极耳群(14),所述极耳群(14)包括连接部(15)和焊接部(16),所述连接部(15)连接所述电芯本体(11)和所述焊接部(16),所述金属极耳(12)与所述焊接部(16)焊接,在所述电芯本体(11)的厚度方向(a)或所述电芯本体(11)的长度方向(b)上,所述焊接部(16)的端面(141)的投影与所述金属极耳(12)的投影不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16)呈水平或竖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焊接部(16)呈水平设置时,多个所述箔材极耳从所述电芯本体(11)的下端面(112)向所述电芯本体(11)的上端面(111)的方向聚拢,并形成所述极耳群(1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焊接部(16)呈竖直设置时,多个所述箔材极耳从所述电芯本体(11)的上端面(111)向所述电芯本体(11)的下端面(112)的方向聚拢,并形成所述极耳群(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极耳(12)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121),所述弯折部(1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211)和第二面(1212),所述第一面(1211)面向所述电芯本体(11),且与所述焊接部(16)焊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极耳(12)上设置有胶纸(12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群(14)和所述金属极耳(1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极耳群(14)与两个所述金属极耳(12)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极耳群(14)并列设置于所述电芯本体(11)上,且两个所述极耳群(14)的极性相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极耳(12)的自由端的形状不同。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铝塑膜(20)和第二铝塑膜(30),所述第一铝塑膜(20)和/或所述第二铝塑膜(30)设置有冲坑(40),所述第二铝塑膜(30)覆盖所述第一铝塑膜(20),所述电芯本体(11)封装在所述冲坑(40)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该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金属极耳,所述电芯本体设置有多个箔材极耳,多个所述箔材极耳层叠设置并形成极耳群,所述极耳群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电芯本体和所述焊接部,所述金属极耳与所述焊接部焊接,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或所述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焊接部的端面的投影与所述金属极耳的投影不重叠;避免了金属极耳需要与极耳群的端面保持距离,导致增加了电芯折极耳后的高度的情况,有效的减小电芯折极耳后的高度,在超薄电池的制作中,电池的厚度可以进一步的减小。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锐,张科林,韩冰,纪荣进,李聪,王诗龙,项海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