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8211发布日期:2023-04-19 12:5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具体为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蓄电池由于其生产自动化程度好、组合方便,成为轨道交通的首选,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强度等也是蓄电池生产考虑的重点,但是在车辆加速和急停等情况时,存在电解液面的剧烈晃动的现象,为保证蓄电池的稳定工作应避免其内部电解液发生强烈晃动,因此需要在蓄电池内装有隔液板对电解液的晃动起到阻挡缓冲作用,且隔液板必须开设有与其上下两侧相连通的连通孔,现有的隔液板通常是通过蓄电池侧壁设有的支撑筋对其进行支撑,隔液板中间开设有对补水气塞让位的连通孔,但是存在重量较大,安装不方便,防止电解液剧烈晃动的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结构强度高,抗冲击及抗振动性能好,防止电解液剧烈晃动的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包括隔液板本体,所述隔液板本体为直板结构,隔液板本体的中心开设有补水气塞定位孔,隔液板本体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极柱定位孔,且两端的极柱定位孔沿补水气塞定位孔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隔液板本体上表面沿其宽度方向位于极柱定位孔和补水气塞定位孔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连通孔,且隔液板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位于连通孔位置处相互对称的开设有减重槽,减重槽之间均不连通,且减重槽相邻的边沿之间形成加强筋。

3、进一步的,所述减重槽的内侧边沿与极柱定位孔和补水气塞定位孔的外侧边缘轮廓构成加强筋,且减重槽的内侧边沿与极柱定位孔和补水气塞定位孔的外侧边缘轮廓结构相适配。

4、进一步的,所述隔液板本体位于其长度方向的棱边均设有倒角,隔液板本体位于其宽度方向棱边的两端也均设有倒角。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结构强度高,抗冲击及抗振动性能好,防止电解液剧烈晃动的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包括隔液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板本体为直板结构,隔液板本体的中心开设有补水气塞定位孔,隔液板本体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极柱定位孔,且两端的极柱定位孔沿补水气塞定位孔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隔液板本体上表面沿其宽度方向位于极柱定位孔和补水气塞定位孔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连通孔,且隔液板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位于连通孔位置处相互对称的开设有减重槽,减重槽之间均不连通,且减重槽相邻的边沿之间形成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的内侧边沿与极柱定位孔和补水气塞定位孔的外侧边缘轮廓构成加强筋,且减重槽的内侧边沿与极柱定位孔和补水气塞定位孔的外侧边缘轮廓结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板本体位于其长度方向的棱边均设有倒角,隔液板本体位于其宽度方向棱边的两端也均设有倒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用新型隔液板,包括隔液板本体,所述隔液板本体为直板结构,隔液板本体的中心开设有补水气塞定位孔,隔液板本体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开设有极柱定位孔,且两端的极柱定位孔沿补水气塞定位孔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隔液板本体上表面沿其宽度方向位于极柱定位孔和补水气塞定位孔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连通孔,且隔液板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位于连通孔的外围对称开设有减重槽,减重槽之间均不连通形成加强筋,所述隔液板本体长度方向的棱边均设有倒角,本技术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结构强度高,抗冲击及抗振动性能好,防止电解液剧烈晃动的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荣,睢怀栋,田伟龙,樊在前,张凯威,张文静,郑清清,高臣助,赵清超,杨书建,陈红,张祥杰,徐红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