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3856发布日期:2023-07-25 14:4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和两负载引出端,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线圈、铁芯、轭铁和衔铁,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及其上设置的动触点和软连接线,动簧片与衔铁固定连接而构成动簧衔铁部件,所述线圈架、铁芯、轭铁和动簧衔铁部件按照拍合式结构的方式相互配合装配在一起;静簧部分包括静簧片及其上设置的静触点,动触点与静触点相互配合。软连接线的一端与动触点电性连接,软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负载引出端电性连接,第二负载引出端与静簧片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上述电磁继电器采用软连接线连接动触点和第一负载引出端,方便通过线径的选择,调整负载能力,从而能够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载流能力,实现小型化且大载流的效果,但同时,这种电磁继电器也存在以下不足:其动簧片通常为铜合金材质,导电及导热性能优良,但随着继电器的工作载流越大,发热量越大,高温将影响衔铁的导磁性,并且,相比于不锈钢,高温对铜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更显著,特别是耐机械疲劳特性,从而加速动簧片力学性能的衰减,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其通过对动簧部分的材质进行改进,使其实现“弹性”、“载流”分离设计。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线圈、铁芯、轭铁和衔铁,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设置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和软连接线,软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点电性连接,软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负载引出端电性连接;动簧片与衔铁固定连接而构成动簧衔铁部件,所述线圈架、铁芯、轭铁和动簧衔铁部件按照拍合式结构装配在一起;静簧部分包括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动触点与静触点相互配合,第二负载引出端与静簧片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软连接线为软铜线,所述动簧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静簧片、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分别为铜或铜合金材质。

3、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动触点并列排布,所述静触点的数量和所述软连接线的数量分别与所述动触点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动触点分别通过一软连接线与第一负载引出端电性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多条软连接线中,处于最外侧的两条软连接线分别挂接于所述动簧片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的限位挂钩。

5、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设有动触点的部分通过分叉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支片,每个支片上分别设有一个动触点。

6、进一步的,每个支片设有动触点的部位分别加宽;相邻的支片在根部处以圆弧倒角进行过渡;所述动簧片设有所述限位挂钩的部位之间的间距小于处于最外侧的两个支片的相对外侧之间的间距。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设有朝所述动触点的方向延伸的焊接片,所述软连接线的另一端焊接于该焊接片。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与所述轭铁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负载引出端与所述静簧片一体成型。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背离其引出方向延伸有两支脚,每个支脚分别与所述轭铁焊接或铆接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静簧片相对的两端分别侧向插装于所述线圈架,且所述静簧片相对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凸部。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和外壳,外壳的底端设有开口,并与底座连接,将所述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包容于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分别穿过底座上对应设置的第一插孔,所述线圈架上插装的两线圈引出端分别穿过底座上对应设置的第二插孔;和/或,所述动簧片和轭铁分别呈l字形,所述轭铁的一边与铁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轭铁的另一边配合在线圈架的外侧面,所述动簧片的一边与所述衔铁固定连接,且所述动簧片的一边端部设有所述动触点,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与所述轭铁的另一边固定连接,并将所述衔铁抵在所述轭铁的另一边的刀口处;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由于所述软连接线为软铜线,所述动簧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静簧片、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第二负载引出端为铜或铜合金材质,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提高载流能力,实现小型化且大载流的效果,同时,动簧片采用不锈钢材质,相比铜合金具有更良好的机械及耐疲劳性能,且基本不载流,使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实现“弹性”、“载流”分离设计,随着工作载流越大,动簧片不会产生过高的发热量,从而不会影响衔铁的导磁性,也不会影响动簧片自身的弹性。

13、2、所述动触点、静触点、软连接线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使本实用新型形成多组触点并联结构,实现多路分流,降低接触电阻,该结构提高载流的同时,通过分流可减弱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电流能力。

14、3、动簧片设计限位挂钩,用于限制软连接线的活动范围,防止搭接到旁边的线圈引出端而造成爬电距离不足。

15、4、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设有朝所述动触点的方向延伸的焊接片,所述软连接线的另一端焊接于该焊接片,使得软连接线与负载引出端的焊接点比轭铁更靠近动触点,从而进一步缩短了电流在继电器内部的流经距离,可减少导体本身电阻的发热量。

16、5、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与所述轭铁接触连接,从而与铁芯、衔铁、动簧片连成一体,使载流回路产生的热量可迅速传导至和第一负载引出端相连接的轭铁和铁芯等金属件,从而增大散热面,防止热量集中。

1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线圈、铁芯、轭铁和衔铁,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设置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和软连接线,软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点电性连接,软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负载引出端电性连接;动簧片与衔铁固定连接而构成动簧衔铁部件,所述线圈架、铁芯、轭铁和动簧衔铁部件按照拍合式结构装配在一起;静簧部分包括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动触点与静触点相互配合,第二负载引出端与静簧片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线为软铜线,所述动簧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静簧片、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分别为铜或铜合金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动触点并列排布,所述静触点的数量和所述软连接线的数量分别与所述动触点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动触点分别通过一软连接线与第一负载引出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软连接线中,处于最外侧的两条软连接线分别挂接于所述动簧片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的限位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设有动触点的部分通过分叉形成相互间隔的多个支片,每个支片上分别设有一个动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支片设有动触点的部位分别加宽;相邻的支片在根部处以圆弧倒角进行过渡;所述动簧片设有所述限位挂钩的部位之间的间距小于处于最外侧的两个支片的相对外侧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设有朝所述动触点的方向延伸的焊接片,所述软连接线的另一端焊接于该焊接片。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与所述轭铁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负载引出端与所述静簧片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背离其引出方向延伸有两支脚,每个支脚分别与所述轭铁焊接或铆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片相对的两端分别侧向插装于所述线圈架,且所述静簧片相对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和外壳,外壳的底端设有开口,并与底座连接,将所述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包容于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分别穿过底座上对应设置的第一插孔,所述线圈架上插装的两线圈引出端分别穿过底座上对应设置的第二插孔;和/或,所述动簧片和轭铁分别呈l字形,所述轭铁的一边与铁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轭铁的另一边配合在线圈架的外侧面,所述动簧片的一边与所述衔铁固定连接,且所述动簧片的一边端部设有所述动触点,所述动簧片的另一边与所述轭铁的另一边固定连接,并将所述衔铁抵在所述轭铁的另一边的刀口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动簧部分、静簧部分、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线圈、铁芯、轭铁和衔铁,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动触点和软连接线,软连接线的一端与动触点电性连接,软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负载引出端电性连接;静簧部分包括静簧片和静触点,第二负载引出端固定在静簧片上;软连接线为软铜线,动簧片为不锈钢材质,第一负载引出端和第二负载引出端分别为铜或铜合金材质。本技术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提高载流能力,且动簧片基本不载流,不会产生过高的发热量,不会影响衔铁的导磁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辉,韦忠敢,陈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