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4845发布日期:2023-10-14 15:3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刀片电池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正在成为市场中越来越受到欢迎与重视的技术。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让刀片电池的生产与使用更为简单可靠,通常将极耳和极柱设置于同一侧。如此一来,极耳和极柱的过电面积较小,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热量,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具有较大过电面积。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电池。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外壳、极柱、极芯和极耳引出件;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外壳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极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极芯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极耳;以及,所述极耳引出件的一端与所述极柱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极耳相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将极耳设于外壳在第二方向的一端,而将极柱设于外壳在第一方向的一端,以让极柱和极耳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让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过流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流流通过程中的发热,进而让电池的冲放电过程更为简单可靠,以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同时,由于将极耳和极柱分设在极芯的两侧,以将极耳和极柱间隔设置,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热,以提升的电池的使用性能。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引出件包括: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一引出部设置于所述极芯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所述极柱相连接,所述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一引出部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引出部贴设在所述极耳上且与所述极耳相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二引出部相垂直。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为多个,多个所述极耳压平设置成揉平极耳。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揉平极耳的厚度为d,d满足关系式:3mm≤d≤5mm。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极耳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极耳引出件为两个,一个所述极耳引出件连接于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正极极耳之间,另一个所述极耳引出件连接于所述负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耳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第一方向的两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设置于所述极芯第二方向的同一端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相较于所述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邻近所述正极极柱。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两个端盖,所述壳体第一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极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正极极柱设置于一个所述端盖上且所述负极极柱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端盖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通过在用电设备设有如上所示的电池,由于将极耳设于外壳在第二方向的一端,而将极柱设于外壳在第一方向的一端,以让极柱和极耳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让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过流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流流通过程中的发热,进而让电池的冲放电过程更为简单可靠,以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同时,由于将极耳和极柱分设在极芯的两侧,以将极耳和极柱间隔设置,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热,以提升的电池的使用性能。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引出件(400)包括:第一引出部(410)和第二引出部(420),所述第一引出部(410)设置于所述极芯(300)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极柱(200)相连接,所述第二引出部(420)与所述第一引出部(410)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引出部(420)贴设在所述极耳(310)上且与所述极耳(31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部(410)与所述第二引出部(420)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310)为多个,多个所述极耳(310)压平设置成揉平极耳(3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揉平极耳(310)的厚度为d,d满足关系式:3mm≤d≤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00)包括:正极极柱(210)和负极极柱(220),所述极耳(310)包括:正极极耳(311)和负极极耳(312),所述极耳引出件(400)为两个,一个所述极耳引出件(400)连接于所述正极极柱(210)和所述正极极耳(311)之间,另一个所述极耳引出件(400)连接于所述负极极柱(220)和所述负极极耳(3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柱(210)和所述负极极柱(220)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100)第一方向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311)和所述负极极耳(312)设置于所述极芯(300)第二方向的同一端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相较于所述负极极耳(312),所述正极极耳(311)邻近所述正极极柱(21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包括:壳体(110)和两个端盖(120),所述壳体(110)第一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极耳(31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两个所述端盖(120)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正极极柱(210)设置于一个所述端盖(120)上且所述负极极柱(220)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端盖(120)上。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及具有其的用电设备,电池包括外壳、极柱、极芯和极耳引出件;极柱设置于外壳第一方向的一端;极芯设置于外壳内,极芯第二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极耳;以及,极耳引出件的一端与极柱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极耳相连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这样,通过将极耳设于外壳在第二方向的一端,而将极柱设于外壳在第一方向的一端,以让极柱和极耳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让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过流面积,从而可以降低电流流通过程中的发热,进而让电池的冲放电过程更为简单可靠,以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同时,由于将极耳和极柱分设在极芯的两侧,以将极耳和极柱间隔设置,减少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热。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海,李凯,鲍春晓,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弗迪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