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08587发布日期:2023-07-27 20:0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作为上位机的数控系统需要频繁的与外部传感器、执行机构进行io信号通讯,因此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尤为重要。机床运输、加工过程通常伴随有振动,固定在机床钣金上的数控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随之振动。这种振动会影响到io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轻则导致数控系统报警停机,重则导致加工工件损坏或安全事故。

2、io信号线材为多层结构,其由外而内依次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最外层是pvc材质的外皮保护层,其次是屏蔽网,然后是一些加强强度的布织网和棉线,最内层就是信号线的主要部分,其为多根导电芯线,导电芯线通过焊锡连接在连接器的pin针上,构成io信号线连接器,最后io信号线连接器通过公头与母座插接配合完成信号线与数控系统的连接。

3、目前市面上io信号线连接的可靠度一般,虽然连接器公头与母座之间通过紧固螺栓锁紧固定,进而来保障连接可靠;但这种结构仅能保证母座与公头连接的相对稳定,当io信号线发生拉扯或出现晃动时,容易影响到pin针与信号线芯线的连接,导致锡焊部分断裂,影响信号传输;另外,信号线振动影响到pin针振动,导致pin针部分公母头摩擦,长时间pin镀层磨损导致公母头接触不良,影响信号传输。

4、因此,需要额外设计一款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能够有效防止连接器内的信号线振动与拉扯,保障数控系统与外部io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包括壳体、连接器主体以及信号线材,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分内嵌固定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信号线材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安装腔内且端部延伸出若干导电芯线,所述导电芯线与所述连接器主体背部的pin针焊接在一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箍紧在所述信号线材端部的卡箍,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信号线材插入端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卡箍被束缚在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内。

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合围在一起形成所述安装腔,且通过螺钉锁紧。

4、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内壁表面设置有一对第一螺纹孔柱,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柱位置对应的第一穿孔,所述下壳体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柱内实现与所述上壳体的装配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限制所述连接器主体装配位置的第二限位卡槽,所述连接器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内。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在插接方向的两个侧立围挡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穿孔,所述连接器主体的连接板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三穿孔。

7、进一步的,所述卡箍为金属材质且包括第一箍紧片、第二箍紧片以及将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连接在一起的螺钉。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结构相同且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圆弧包边部、位于所述圆弧包边部两边的第一连接耳板部与第二连接耳板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耳板部上设置有第四穿孔,所述第二连接耳板部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柱。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合围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箍紧片上的第一连接耳板部与所述第二箍紧片上的第二连接耳板部对应相贴,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四穿孔拧入所述第二螺纹孔柱中将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连接在一起。

11、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包边部的表面上设置有面朝所述信号线材表面突出的凸棱。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连接器壳体内设置第一限位卡槽,并在信号线材上设置卡箍,利用卡箍抱紧信号线材并结合第一限位卡槽对卡箍的位置限定,进而保障信号线材相对于壳体以及连接器主体的位置稳定且可靠,避免信号线材因为拉扯导致导电芯线与连接器主体pin针连接处断裂,也避免了信号线材因为数控机床振动而出现连接不良或传输中断,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连接器主体以及信号线材,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分内嵌固定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信号线材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安装腔内且端部延伸出若干导电芯线,所述导电芯线与所述连接器主体背部的pin针焊接在一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箍紧在所述信号线材端部的卡箍,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信号线材插入端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卡箍被束缚在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合围在一起形成所述安装腔,且通过螺钉锁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内壁表面设置有一对第一螺纹孔柱,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柱位置对应的第一穿孔,所述下壳体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柱内实现与所述上壳体的装配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限制所述连接器主体装配位置的第二限位卡槽,所述连接器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在插接方向的两个侧立围挡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穿孔,所述连接器主体的连接板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三穿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为金属材质且包括第一箍紧片、第二箍紧片以及将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连接在一起的螺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结构相同且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圆弧包边部、位于所述圆弧包边部两边的第一连接耳板部与第二连接耳板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板部上设置有第四穿孔,所述第二连接耳板部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合围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箍紧片上的第一连接耳板部与所述第二箍紧片上的第二连接耳板部对应相贴,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四穿孔拧入所述第二螺纹孔柱中将所述第一箍紧片与所述第二箍紧片连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包边部的表面上设置有面朝所述信号线材表面突出的凸棱。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有效防止拉扯振动的信号线连接器,其包括壳体、连接器主体以及信号线材,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分内嵌固定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信号线材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安装腔内且端部延伸出若干导电芯线,所述导电芯线与所述连接器主体背部的Pin针焊接在一起,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箍紧在所述信号线材端部的卡箍,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信号线材插入端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卡箍被束缚在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内。本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连接器内的信号线振动与拉扯,保障数控系统与外部IO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倪立浩,赵炎忠,郭浩,李云博,聂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