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触点组件以及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4845发布日期:2023-09-08 03:4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触点组件以及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的,尤其涉及一种动触点组件以及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电磁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开关组件,电磁继电器的典型结构为,包括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电磁系统包括衔铁、永磁体、轭铁以及铁芯;接触系统包括动触点部分和与动触点部分对应的静触点部分,其中动触点部分包括动簧片和设于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动触点部分与电磁系统的衔铁连接;电磁系统通过控制衔铁活动而驱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部分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从而在触点相接触的自保持状态和触点相分离的复归状态之间切换,实现开/关。

2、而在触点分断过程中,容易出现动簧片抖动而产生的二次燃弧问题,现有技术中较常采用增加垫片以增加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部分的静触点分离过程中簧片断开的刚性的作用,从而达到一定的减振的效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对继电器的性能要求更高;单单设置垫片,减振效果不佳,预防触点件的重复燃弧的作用不强,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触点组件以及电磁继电器,能够有效缓冲减振,减少簧片抖动,改善触点件的重复燃弧情况,提升产品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动触点组件,包括动簧片,设于所述动簧片的其中一面的动触点,以与静触点组件的静触点对应配合;以及设于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的减振结构,所述减振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弹性臂组,所述弹性臂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以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为始端,远离所述动簧片的另一侧为终端;所述弹性臂组中有两个所述弹性臂从始端向终端倾斜,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其相互交叉;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时,所述弹性臂组的弹性臂的最高点与继电器的基座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所述弹性臂组的弹性臂与继电器的基座抵接,进行减振。

4、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弹性臂组的多个弹性臂从所述动簧片的端部向中部位置进行逐级减振。

5、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弹性臂组的多个弹性臂的最高点到所述动簧片的垂直高度从所述动簧片的端部向中部位置逐个递减。

6、进一步的,所述减振结构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一面贴设于所述动簧片上触点尾部,远离动触点的一面,所述弹性臂组设于所述垫片的另一面,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所述垫片和弹性臂组共同作用,进行减振。

7、进一步的,所述垫片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两侧的长度不一,所述弹性臂组中相互交叉的所述弹性臂为从所述u型缺口的两侧的端部分别向另一侧倾斜延伸的部分。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组的数量为两组,分设于所述动簧片沿着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

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沿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两个相互交叉的所述弹性臂中先与继电器的基座抵接的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始端更为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中部位置,另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始端则更为靠近所述动簧片的端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的终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向动簧片所在侧弯折,所述弹性臂的最高点位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处。

11、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由多片层叠在一起的簧片构成,所述减振结构设于最远离动触点的一个簧片上。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系统和基座,所述基座以供接触系统容纳;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动触点组件和静触点组件,所述动触点组件为上述所述的动触点组件。

13、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减振结构,通过减振结构上设置的至少两个相互交叉的弹性臂以实现缓冲减振的作用;并且,弹性臂采用反向相互交叉的方式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使弹性臂的臂长较长,增加柔性,增加弹性臂的弹性形变量,提高减振效果;

15、其次,每组所述弹性臂组的多个弹性臂从所述动簧片的端部向中部位置进行逐级减振,使其实现多段减振的效果,能够有效预防触点间分断过程中簧片抖动造成的二次燃弧的风险,预防过程瞬粘;又减少了触点银含量的损耗,提升了继电器电寿命次数或满足了降成本的要求;

16、再次,本实用新型的减振结构包括垫片和弹性臂组,即采用将弹性臂组集成设置于垫片的方式,使其在垫片原本就具有的增加动簧片分断时的刚性的特性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叠加弹性臂组具有的提高减振时的柔性的功能,使得减振止动的效果更佳。

17、最后,减振结构上的其中两个相互交叉的所述弹性臂中先与继电器的基座抵接的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始端更为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中部位置,另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始端则更为靠近所述动簧片的端部;如此,以先对动簧片的中部位置进行止动减振,后再过渡至动簧片的端部进行进一步辅助减振,以提高止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簧片,设于所述动簧片的其中一面的动触点,以与静触点组件的静触点对应配合;以及设于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的减振结构,所述减振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弹性臂组,所述弹性臂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以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为始端,远离所述动簧片的另一侧为终端;所述弹性臂组中至少有两个所述弹性臂从始端向终端倾斜,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其相互交叉;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时,所述弹性臂组的弹性臂的最高点与继电器的基座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所述弹性臂组的弹性臂与继电器的基座抵接,进行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弹性臂组的多个弹性臂从所述动簧片的端部向中部位置进行逐级减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弹性臂组的多个弹性臂的最高点到所述动簧片的垂直高度从所述动簧片的端部向中部位置逐个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一面贴设于所述动簧片上触点尾部,远离动触点的一面,所述弹性臂组设于所述垫片的另一面,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所述垫片和弹性臂组共同作用,进行减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两侧的长度不一,所述弹性臂组中相互交叉的所述弹性臂为从所述u型缺口的两侧的端部分别向另一侧倾斜延伸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组的数量为两组,分设于所述动簧片沿着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沿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两个相互交叉的所述弹性臂中先与继电器的基座抵接的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始端更为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中部位置,另一个所述弹性臂的始端则更为靠近所述动簧片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终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向动簧片所在侧弯折,所述弹性臂的最高点位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由多片层叠在一起的簧片构成,所述减振结构设于最远离动触点的一个簧片上。

10.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系统和基座,所述基座以供接触系统容纳;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动触点组件和静触点组件,所述动触点组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动触点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触点组件以及具有该动触点组件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动簧片,设于所述动簧片的其中一面的动触点,以及设于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的减振结构,所述减振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弹性臂组,每组所述弹性臂组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以靠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为始端,远离所述动簧片的另一侧为终端;所述弹性臂组中至少有两个所述弹性臂从始端向终端倾斜,且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其相互交叉;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时,所述弹性臂组的弹性臂的最高点与继电器的基座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所述弹性臂组的弹性臂与继电器的基座抵接,进行减振。如此,以有效缓冲减振,减少簧片抖动,改善触点件的重复燃弧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何仲波,池言,代文广,钟叔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