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3999发布日期:2023-07-28 03:5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日益成熟,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复合集流体的电池,其电芯具有较好的穿钉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因而复合集流体的发展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

2、复合集流体包括基体层以及位于基体层上、下两侧的金属层,类似呈“三明治”结构,通常,将极耳焊接在金属层上,由于基体层的存在,基体层上、下两侧金属层难以实现导通,影响电子的有效输出,极耳焊接之后,与复合集流体的焊接连接,影响焊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用以提高复合集流体的电流输出性能,减少加工成电池的难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

3、极片主体,所述极片主体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一留白区,所述极片主体的第二表面具有第二留白区,所述第二留白区与所述第一留白区的位置相对应;

4、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连接于所述第一留白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连接于所述第二留白区,所述第一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层的厚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因极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层和第二层,通过第一层连接于第一留白区,至少部分第二层连接于第二留白区,将极片主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进行导通,从而使得极耳可以实现传导大电流的功能,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第一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层的厚度,使得将极片装配成电池时,减少加工成的难度,也有助于区分第一层和第二层。

6、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焊接在所述第一留白区内并形成第一焊印,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到所述极片主体的外侧;

7、所述第二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留白区内形成第二焊印,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到所述极片主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焊接连接形成第三焊印。

8、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

9、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极片主体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沿所述极片主体的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基体层和第二导电层,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为所述第一留白区,部分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为所述第二留白区。

1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极片主体的边缘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极片主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极片主体,且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留白区和所述第二留白区的端部;

11、至少部分所述第三焊印位于所述缺口内。

12、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深度为h1,其中,0.2mm≤h1≤10mm。

1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极耳还包括极耳胶,所述极耳胶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极耳胶和所述极片主体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

14、所述极耳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间距h2>0。

15、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绝缘层;

16、所述第一留白区和/或所述第二留白区覆盖有所述绝缘层,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绝缘层伸出所述第一留白区/所述第二留白区的长度为h3,其中h3≥0.5mm。

1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极耳胶的长度为h4,其中0≤h4≤0.5mm;

18、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绝缘层超出所述第三焊印的远离所述极片主体的一端的长度为h5,其中h5>0.1mm。

19、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焊印和/或所述第二焊印与所述第三焊印之间的间距为h6,所述第三焊印与所述极耳胶之间的距离为h7,其中h6>h7。

2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层的厚度的0.2~0.9倍。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芯,包括上述的极片。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极片或包括上述的电芯。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由于第一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层的厚度,保证了极耳的柔软性,使得极耳在与极片主体连接时,便于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开,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留白区连接,以及实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留白区连接,也有利于对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进行区分。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由于第二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延伸部的长度,便于实现极耳的加工,在实现传导大电流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节约第一延伸部的耗材,降低成本。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因极片主体采用复合集流体,因而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优势,可以降低加工成的电池的重量。

2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21)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一延伸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焊接在所述第一留白区(14)内并形成第一焊印(24),所述第一延伸部(212)延伸到所述极片主体(10)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延伸部(2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主体(10)包括集流体(11),所述集流体(11)包括沿所述极片主体(10)的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1)、基体层(112)和第二导电层(113),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111)的表面为所述第一留白区(14),部分所述第二导电层(113)的表面为所述第二留白区(15)。

5.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主体(10)的边缘具有缺口(141),所述缺口(141)沿所述极片主体(10)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极片主体(10),且所述缺口(141)位于所述第一留白区(14)和所述第二留白区(15)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缺口(14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深度为h1,其中,0.2mm≤h1≤10mm。

7.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0)还包括极耳胶(23),所述极耳胶(23)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22),所述第二延伸部(222)在所述极耳胶(23)和所述极片主体(10)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绝缘层(30)覆盖所述极耳胶(23)的长度为h4,其中0≤h4≤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焊印(24)和/或所述第二焊印(25)与所述第三焊印(26)之间的间距为h6,所述第三焊印(26)与所述极耳胶(23)之间的距离为h7,其中h6>h7。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21)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层(22)的厚度的0.2~0.9倍。

12.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极片。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极片或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其中,一种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所述极片主体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一留白区,所述极片主体的第二表面具有第二留白区,所述第二留白区与所述第一留白区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极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层连接于所述第一留白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层连接于所述第二留白区,所述第一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层的厚度。本技术用以提高复合集流体的电流输出性能,减少加工成电池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盛东辉,吕远轰,谢继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