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0515发布日期:2023-08-18 06:1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蓄能,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诸如蓝牙耳机、电子手环等微型用电设备的出现不仅给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安全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在电池的装配等方面带来了新挑战。

2、纽扣电池是一种匹配上述电子产品的小型电池。在电池进行生产装配时,一般需要设置转接片,以方便电池与外部电路相连。然而,在常规电池结构中,转接片在焊接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移位等问题,容易导致焊接偏位、焊接不良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电池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通过在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上设置定位槽,在电池的生产装配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快速定位,提高第一转接片以及第二转接片的对位效率和精度,从而提高焊接精度和良率,保证电池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底壳,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腔;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电芯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底壳相连;第一转接片,所述第一转接片与所述顶盖相连;第二转接片,所述第二转接片与所述底壳相连;所述第一转接片设有第一定位槽;和/或,所述第二转接片设有第二定位槽。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在第一转接片上设置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在第二转接片上设置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槽,在电池装配过程中,可以利用装配夹具将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快速定位,提高装配夹具和第一转接片以及第二转接片的对准效率和精度,确保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在外壳上的安装精度,有利于提高第一转接片、第二转接片与外壳的焊接精度和良率,保证电池的性能。

4、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接片设于所述顶盖的顶部,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的周沿;和/或,所述第二转接片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底壳的侧部,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至少部分结构的下边沿。

5、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顶盖的中部并与所述顶盖相连,所述第一导电部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径向内边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定位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在径向外边沿;和/或,所述第二转接片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底壳的侧部且与所述底壳相连,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顶盖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转接片间隔开,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边沿。

6、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由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径向外边沿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槽由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边沿沿轴向凹陷形成。

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上的一端形成有沿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导电部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背向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上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

8、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且远离所述第二引脚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引脚,所述定位引脚沿所述顶盖的径向向外延伸。

9、可选地,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关于所述定位引脚的延伸线对称。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间隔开,所述第二转接片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自身周向的一侧,且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过渡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所述过渡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过渡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边沿和所述过渡部在自身周向的一侧边沿共同限定出第二避让槽。

11、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外绝缘胶,所述第一外绝缘胶设于所述顶盖和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以分别隔开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外绝缘胶上形成有避让孔,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顶盖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顶盖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正极盖板、绝缘间隔件和负极盖板,所述正极盖板的直径小于所述绝缘间隔件的直径,所述第一外绝缘胶具有第一覆盖部和第二覆盖部,所述第一覆盖部适于覆盖所述正极盖板的顶面和侧面,所述第二覆盖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覆盖部的底端,且沿所述第一覆盖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覆盖部覆盖所述绝缘间隔件在径向上超出所述正极盖板的部分。

13、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外绝缘胶,所述第二外绝缘胶盖设于所述第一转接片的除所述第一引脚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除所述第二引脚的部分。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导电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凹沉以形成第二焊接沉台,所述第二外绝缘胶的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表面的部分结构嵌入所述第二焊接沉台。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三外绝缘胶,所述第三外绝缘胶设于所述底壳的周壁,所述第三外绝缘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周向的两侧抵接。

1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具有电池仓;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电池仓。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电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池,电池的良率和可靠性更高,能够更好地为用电设备供电。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设于所述顶盖的顶部,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转接片的周沿;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由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径向外边沿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槽由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边沿沿轴向凹陷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上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且远离所述第二引脚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引脚,所述定位引脚沿所述顶盖的径向向外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关于所述定位引脚的延伸线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间隔开,所述第二转接片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自身周向的一侧,且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过渡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所述过渡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正极盖板、绝缘间隔件和负极盖板,所述正极盖板的直径小于所述绝缘间隔件的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导电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凹沉以形成第二焊接沉台,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外绝缘胶,所述第三外绝缘胶设于所述底壳的周壁,所述第三外绝缘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周向的两侧抵接。

14.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底壳和顶盖,顶盖盖设于底壳,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腔;电芯,电芯设于容纳腔,电芯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顶盖连接,第二极耳与底壳相连;第一转接片,第一转接片与顶盖相连;第二转接片,第二转接片与底壳相连;第一转接片设有第一定位槽;和/或,第二转接片设有第二定位槽。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在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上设置定位槽,在电池装配过程中,可以利用装配夹具将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快速定位,提高对准效率和精度,确保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与外壳的焊接精度和良率,保证电池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覃亲涵,周金勇,卫志达,谢继春,李析隆,席阳,于洋,易朋,赖鑫,张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