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0215发布日期:2023-11-22 16:5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避雷器,具体为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


背景技术:

1、高海拔是指1500米以上。高海拔在1500-3500米之间,而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

2、集电线路一般用于配电设备上,通过对电力的分配,使得各个区域的电力能够实现正常的供应。

3、但部分高海拔地区会出现极端的恶劣环境,尤其雷暴天气,导致对设备的使用安全容易造成影响。

4、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的绝缘强度减弱,使得电器外绝缘降低而内绝缘影响很小。

5、所以,为了保证集电线路的正常安全使用,以及电力输送的稳定,需要定点设置避雷结构,以对雷暴天气,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以解决对集电线路电力输送进行避雷防护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上固定有端头,所述第一导电杆上固定包裹有第一绝缘套,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与第一绝缘套紧贴的抵实杆,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二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杆上包裹有第二绝缘套。

3、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杆的下端固定有衔接板,衔接板上固定有立柱。

4、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5、优选的,所述立柱上固定有接线套,接线套上捆绑有接地线。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第一导电杆、端头、第二导电杆、衔接板、立柱、接线套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7、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和抵实杆均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8、优选的,所述抵实杆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设置。

9、优选的,所述接线套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设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以通电引导电流的导电杆和接线套结构,使得接地线可将雷击的电力引导至地下,实现集电线路的避雷操作。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体结构的搭配,可保证在极端的天气,整个避雷的结构问题,从而提高避雷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有第一导电杆(11),所述第一导电杆(11)上固定有端头(12),所述第一导电杆(11)上固定包裹有第一绝缘套(13),所述支撑板(1)上固定有与第一绝缘套(13)紧贴的抵实杆(14),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固定有第二导电杆(15),所述第二导电杆(15)上包裹有第二绝缘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5)的下端固定有衔接板(2),衔接板(2)上固定有立柱(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1)的下端固定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上设置有安装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1)上固定有接线套(3),接线套(3)上捆绑有接地线(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第一导电杆(11)、端头(12)、第二导电杆(15)、衔接板(2)、立柱(21)、接线套(3)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套(13)、第二绝缘套(16)和抵实杆(14)均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实杆(14)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套(3)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海拔集电线路用避雷器,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导电杆,第一导电杆上固定有端头,第一导电杆上固定包裹有第一绝缘套,支撑板上固定有与第一绝缘套紧贴的抵实杆,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二导电杆,第二导电杆上包裹有第二绝缘套。本技术通过可以通电引导电流的导电杆和衔接套结构,使得接地线可将雷击的电力引导至地下,实现集电线路的避雷操作,通过整体结构的搭配,可保证在极端的天气,整个避雷的结构问题,从而提高避雷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杨鹏诚,戴立伟,李曦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唐凉山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