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穿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1235发布日期:2023-09-04 08:5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线穿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组装,尤其涉及一种排线穿孔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音响、智能电视等智能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现有智能电子产品的壳体内部设有主板、声音板卡模组以及发声单元模组等,能够与用户进行语音交互。

2、目前,声音板卡模组、发声单元模组的通信以及供电是通过排线(fpc线路板)实现的,受限于智能电子产品的外形结构以及主板、声音板卡模组、发声单元模组的安装位置,排线往往需要穿过排线孔,例如声音板卡模组的声音板卡与主板之间的排线要穿过发声单元模组上的排线孔,一方面排线具有柔性和弹性,另一方面排线孔的尺寸比较小而且在排线孔的内侧壁上存在毛刺,人工操作排线穿孔比较困难,工作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线穿孔装置,旨在解决人工操作排线穿孔困难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线穿孔装置,所述排线穿孔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爪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持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的移动方向垂直,在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吹气孔,在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吹气孔。

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夹持板驱动机构的输出部固定连接。

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夹爪驱动机构与所述夹持板驱动机构的输出部固定连接。

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分别与所述夹爪驱动机构的两输出部固定连接。

6、作为一种改进,在对应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夹持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吹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在所述第二夹持板处设有与所述夹持板驱动机构的输出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夹持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吹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吹气孔为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侧面延伸的第一长形孔,所述第二吹气孔为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侧面延伸的第二长形孔。

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直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杆体远离所述夹爪驱动机构的一端部处的第一弯折杆体,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直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杆体远离所述夹爪驱动机构的一端部处的第二弯折杆体,所述第一弯折杆体与所述第二弯折杆体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杆体与所述第二弯折杆体之间。

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线穿孔装置还包括平移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平移驱动机构的输出部上。

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线穿孔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部上。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排线穿孔装置包括支架,分别安装于支架上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用于驱动第一夹爪、第二夹爪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爪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用于驱动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持板驱动机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的移动方向垂直,在第一夹持板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吹气孔,在第二夹持板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吹气孔。

12、组装时,使排线位于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由夹持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进行相向方向的相对移动,使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分别夹持在排线的两侧面处;由夹爪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爪、第二夹爪进行相向方向的相对移动,使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夹持在排线的两侧边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的移动方向垂直,可以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对排线的位置进行调节,对排线的位置进行纠偏,可以使排线与排线孔准确地对正,便于排线穿过排线孔;由第一吹气孔、第二吹气孔同时对排线的两侧面吹气,再由输送机构将发声单元模组移动至排线的上方,使排线孔与排线的上端部处对正,再由相应的动力机构驱动发声单元模组向下移动实线排线穿孔,由于在穿孔的过程中,第一吹气孔、第二吹气孔同时对排线的两侧面吹气可以使排线产生轻微摆动,穿孔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排线80的轻微摆动可以使排线越过排线孔内的毛刺,避免出现因毛刺阻碍而无法穿过排线孔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排线穿孔装置解决了人工操作排线穿孔困难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排线穿孔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爪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持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的移动方向垂直,在所述第一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吹气孔,在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吹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与所述夹持板驱动机构的输出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驱动机构与所述夹持板驱动机构的输出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分别与所述夹爪驱动机构的两输出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夹持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吹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在所述第二夹持板处设有与所述夹持板驱动机构的输出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夹持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吹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气孔为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侧面延伸的第一长形孔,所述第二吹气孔为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侧面延伸的第二长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直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杆体远离所述夹爪驱动机构的一端部处的第一弯折杆体,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直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杆体远离所述夹爪驱动机构的一端部处的第二弯折杆体,所述第一弯折杆体与所述第二弯折杆体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杆体与所述第二弯折杆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穿孔装置还包括平移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平移驱动机构的输出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线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穿孔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部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线穿孔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用于驱动第一夹爪、第二夹爪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爪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进行相向/背离方向相对移动的夹持板驱动机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的移动方向垂直,在第一夹持板远离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吹气孔,在第二夹持板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吹气孔。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夹持在排线的两侧面处,由第一吹气孔、第二吹气孔吹气,使排线产生轻微摆动,解决了人工操作排线穿孔困难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单曰强,宗福涛,刘建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