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室散热,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池簇是由多个电池包组成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连接,且与储能变流器及附属设施连接后可实现独立运行的电池组合体,储能电池簇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热量,需要对其进行降温,目前,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空调制冷或通风换热的方式对储能电池簇进行降温,采用空调制冷的方式适用于所有制冷环境,但是大规模使用空调制冷降温的能耗较大,会导致电站成本急剧增加,而且也不环保,而采用通风换热的方式,由于风向和位置存在差异,对储能电池簇的降温范围并不均匀,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597745u,公开了一种变电站蓄电池室通风装置,通过在电池室底部的承重板上开设排气通孔,通过引风机向承重板下方空间灌入冷空气,冷空气穿过排气通孔后,对放置在承重板上的电池模组进行通风降温,而电池模组一般为多层叠放安置,放置在承重板上的位于底层的电池模组由于离排气通孔较近,能够得到很好的降温,而位于上层的电池模组由于距离排气通孔较远,冷空气在经过位于底层的电池模组进行换热后,温度逐渐升高,到达上层的电池模组位置时,已经携带了大量的热量,变成了热空气,因此对上层的电池模组的降温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上层和下层的电池模组均匀降温的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
2、一种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包括安置至少一组储能电池簇的电池室和设置在电池室内的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引风通道、引风风机和冷风分散通道,所述引风通道设置在电池室的一侧,引风通道的进风口与电池室外连通,所述引风风机设置在引风通道内,所述冷风分散通道为至少一组,纵向设置在电池室内安置的储能电池簇的一侧,与储能电池簇并列设置,并与引风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风分散通道正对储能电池簇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出风孔,所述引风风机能够将电池室外的冷空气引入冷风分散通道内,并通过若干出风孔将冷空气分散排向储能电池簇,以对储能电池簇降温。
3、优选的,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4、优选的,每组所述冷风分散通道的输入端分别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5、优选的,所述电池室内还设置有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通道和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通道设置在电池室的顶部或侧壁,与电池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排风通道内,以将电池室内的空气排出。
6、优选的,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集风通道,所述集风通道为多组,平行间隔设置在电池室内的顶部,并位于每组储能电池簇的上方,且分别与排风通道连通。
7、优选的,每组集风通道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孔。
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冷风分散通道对进入电池室内的冷空气进行引导,使冷空气沿冷风分散通道上开设的若干出风孔直接吹向储能电池簇,利用出风孔能够将冷空气分布给上、中、下层的储能电池簇的各个电池包,使各电池包都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散热降温。
1.一种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包括安置至少一组储能电池簇的电池室和设置在电池室内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引风通道、引风风机和冷风分散通道,所述引风通道设置在电池室的一侧,引风通道的进风口与电池室外连通,所述引风风机设置在引风通道内,所述冷风分散通道为至少一组,纵向设置在电池室内安置的储能电池簇的一侧,与储能电池簇并列设置,并与引风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冷风分散通道正对储能电池簇的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出风孔,所述引风风机能够将电池室外的冷空气引入冷风分散通道内,并通过若干出风孔将冷空气分散排向储能电池簇,以对储能电池簇降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冷风分散通道的输入端分别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室内还设置有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通道和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通道设置在电池室的顶部或侧壁,与电池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排风通道内,以将电池室内的空气排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还包括集风通道,所述集风通道为多组,平行间隔设置在电池室内的顶部,并位于每组储能电池簇的上方,且分别与排风通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室储能电池簇风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集风通道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