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7057发布日期:2023-07-28 05:2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热失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可燃混合气。这些可燃混合气在热失控过程中逐步在单体电池内部积累,并导致单体电池内部压力逐步增加,直至达到某一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单体电池上的防爆阀被冲开,可燃混合气被排放到电池模组的外界环境。

2、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电池产生的气体的排放,通常在电池模组顶部安装一个排气通道,各电池产生的气体能够进入排气通道再排出电池模组外,同时,为了便于电池的散热,在电池模组中设置液冷系统,通过液冷系统中液冷板与电池密切接触,可带走电池模组运行过程中所散发的大部分热量。如公开号为cn112490578a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通过设置排气通道和液冷板,实现电池模组的散热和排气。

3、但由于电池排放至排气通道内的混合气体通常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在排出电池模组时未做任何降温处理,这些高温气体在排出电池模组时发生起火爆炸的风险极大,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中,电池所产生的高温气体排出电池模组外时存在发生起火爆炸风险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排气管道和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液冷管道,电池具有防爆阀,液冷管道和排气管道平行设置,且液冷管道至少部分贴合于排气管道;电池与排气管道通过防爆阀连通。

4、在本方案中,当电池模组中的电池产生气体而使电池上的防爆阀开启时,电池产生的气体能够进入排气管道内,再经由排气管道排出电池模组外。

5、由于液冷系统中的液冷管道的至少部分贴合于排气管道,因此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中的冷媒对电池模组进行液冷的同时,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的冷媒还能进入液冷管道内,排气管道通过液冷管道与排气管道的贴合处将热量传递至液冷管道,从而液冷管道对排气管道内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冷却,从而有效降低排气管道内的气体排出电池模组时爆炸起火的风险。

6、并且,本方案利用电池模组本身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媒对排气管道内的高温气体进行冷却,无需额外引入电池模组外部的冷媒,从而提高电池模组内冷媒的利用率,并简化电池模组的结构复杂程度。

7、较佳地,液冷管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至少部分进液管道贴合于排气管道,至少部分出液管道贴合于排气管道。

8、在本方案中,通过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同时对排气管道进行冷却,提高液冷系统对于排气管道内高温气体的冷却效果。

9、较佳地,液冷管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还包括液冷元件,液冷元件与电池相贴,液冷元件内设置有液冷路径,液冷路径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进液端与进液管道连通,出液端与出液管道连通。

10、在本方案中,液冷元件内部设置液冷路径,进液管道内的冷媒能够进入液冷路径的进液端,再经过液冷路径的传输,从出液端进入出液管道内,形成冷却循环,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液冷,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内冷媒均能够对排气管道进行换热冷却,换热效率高。

11、较佳地,排气管道和液冷管道均设置于电池的设置有防爆阀的一侧,排气管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与电池的防爆阀对齐设置。

12、在本方案中,由于电池上的防爆阀直接与排气管道底部的进气孔对齐,因此电池内产生气体而使电池上的防爆阀开启时,电池产生的气体能够直接经由进气孔进入排气管道内,再排到电池模组外部,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将电池产生的气体引导至排气管道内,结构更加紧凑。

13、较佳地,排气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的管道横截面均为扁长方形,排气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长边至少部分贴合于进液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长边,且排气管道在横截面上的长边至少部分贴合于出液管道在横截面上的长边。

14、在本方案中,排气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的管道横截面均为扁长方形,使得排气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之间贴合更佳、布置方便,且进液管道与排气管道之间、出液管道与排气管道之间的导热面积更大,导热效果更好。

15、较佳地,进液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短边至少部分贴合于出液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短边。

16、在本方案中,能够在保证进液管道与排气管道之间、出液管道与排气管道之间的导热面积足够大的同时,避免进液管道与出液管道留有缝隙,从而保证排气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形成的整体管道横截面上的长边长度尽量小,便于上述整体结构在电池模组内的安装。

17、较佳地,排气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的管道横截面上的短边均平行于电池的高度方向,且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位于排气管道在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

18、在本方案中,排气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构成的整体结构厚度较小,不会由于排气管道、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的厚度过大而导致电池模组整体高度过大。

19、较佳地,液冷元件为液冷板,液冷板夹设于相邻两个电池之间。

20、在本方案中,液冷板贴于电池的板面,对电池的冷却效果好。

21、较佳地,液冷路径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位于液冷板靠近排气管道的端面上,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位于排气管道结构外侧,进液端与进液管道之间通过进液导管连通,出液端与出液管道之间通过出液导管连通。

22、在本方案中,能够保证液冷路径的进液端与进液管道之间,以及液冷路径的出液端与出液管道之间具有较简单且路径较短的连通结构。

23、较佳地,电池模组中每间隔一个或者两个电池设置有液冷板。

24、在本方案中,每个电池的一个板面贴有液冷板,或者每个电池的两个板面均贴有液冷板,保证每个电池都能够得到冷却。

2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6、该电池模组,通过使其排气管道和液冷系统中的液冷管道部分重叠,因此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中的冷媒对电池模组进行液冷的同时,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的冷媒还能进入液冷管道内,对排气管道内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冷却,从而有效降低排气管道内的气体排出电池模组时爆炸起火的风险。

27、同时,利用电池模组本身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媒对排气管道内的高温气体进行冷却,无需额外引入电池模组外部的冷媒,从而提高电池模组内冷媒的利用率,并简化电池模组的结构复杂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排气管道和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管道,所述电池具有防爆阀,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至少部分所述进液管道贴合于所述排气管道,至少部分所述出液管道贴合于所述排气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还包括液冷元件,所述液冷元件与所述电池相贴,所述液冷元件内设置有液冷路径,所述液冷路径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所述出液端与所述出液管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和所述液冷管道均设置于所述电池的设置有所述防爆阀的一侧,所述排气管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电池的防爆阀对齐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的管道横截面均为扁长方形,所述排气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长边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进液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长边,且所述排气管道在横截面上的长边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出液管道在横截面上的长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短边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出液管道在管道横截面上的短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的管道横截面上的短边均平行于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且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位于所述排气管道在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元件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路径的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均位于所述液冷板靠近所述排气管道的端面上,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均位于所述排气管道外侧,所述进液端与所述进液管道之间通过进液导管连通,所述出液端与所述出液管道之间通过出液导管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中每间隔一个或者两个所述电池设置有所述液冷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排气管道和液冷系统,液冷系统包括液冷管道,电池具有防爆阀,液冷管道和排气管道平行设置,且液冷管道和排气管道部分贴合;电池与排气管道通过防爆阀连通。本技术由于排气管道和液冷系统中的液冷管道部分贴合,因此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中的冷媒对电池模组进行液冷的同时,电池模组的液冷系统的冷媒还能进入液冷管道内,对排气管道内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冷却,从而降低排气管道内的气体排出电池模组时爆炸起火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姬亚坤,黄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化扬州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