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5143发布日期:2023-07-15 16:0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通信,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智能化水平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一环。电力机房是保证电网平稳运行的基础设施,提供安全稳定的机房内部环境至关重要。现在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机房环境安全监管,智能传感设备得到广泛部署,实现了电力机房智能化改造升级。面对机房监控设备和智能传感设备的广泛部署,监控报警主机的接入能力和可扩展性面临新的挑战,现有方案一般采用多路串口、接口设备满足电力机房多设备的接入需求,实现了电力机房的集中管理。

2、在机房内设备之间进行关联时,需要使用到电缆,将电缆组合配置成为一个经济合理,符合使用要求的电缆系统或网络的设计技术称为电缆配线,简称配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通信网的通融性和灵活性,提高芯线的利用率。目前,线缆束在装配过程中,尤其是在机房中机柜的交换机部分,线束连接后,剩余的线束长度较长,散落在机柜中,十分容易发生缠绕,无法对线束进行有效整理,而且散落对线缆连接处的稳定性也是种考验。

3、申请号为202221586480.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快速安装的装配式网络配线架,该配线架通过在底杆上安装束线扣,使线缆穿过束线扣在与接线口连接,每一个接线口都有对应的束线扣,防止线缆散乱,避免影响后期寻找所需线缆,防止线体散乱。该装置虽然一定成程度解决了线路凌乱问题,但是其侧重的是线缆散乱造成的后续寻找目标线缆的问题,对于较长线缆造成线缆散乱的问题的处理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该束线扣设置在连接口的下方,两者间距较近,而实际使用场景的线材较长,线材的缠绕也不会发生在连接口的附近,此为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该装置束线扣使用弹性结构,对线材发生拉扯时以导致松动或损坏,造成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线材散落缠绕、且稳定性高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包括底壳、设置在底壳侧面上的第一接线端、设置在底壳内与第一接线端电连接的第二接线端、设置在第二接线端一侧的固线机构、罩设在第二接线端及固线机构上的面壳及设置在底壳上的束线盒机构,所述面壳上开设有供线缆进入的穿线孔,所述束线盒机构设置在远离穿线孔一侧。

3、进一步地,所述固线机构包括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上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过的过线槽及用于与底壳固定连接的连接件。

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与第一卡接件可拆卸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基板及设置在第一基板一端的第一立板,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位于第一立板一侧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开设有插接槽,且固定块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孔;

6、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基板及设置在第二基板一端的第二立板。

7、进一步地,所述过线槽包括开设在固定块两侧的第一弧形槽、以及开设在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上与第一弧形槽正对的第二弧形槽。

8、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束紧线缆用的扎带固定座。

9、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所述扎带固定座,所述扎带固定座呈t型。

10、进一步地,所述束线盒机构包括沿底壳横向设置的盒体,所述盒体的前端开放,所述盒体的上端面及下端面设置有束线槽,所述盒体开放的前端插接有挡板。

11、该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在打开面壳后进行线缆与第二连接端的装配,装配完成后通过固线机构及过线孔完成线缆的梳理及固定,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并且拆装连接使用步骤简单、操作便捷;之后,对第一接线端引出的线缆利用束线盒机构进行有效引导,束线盒机构与接线口有间距,第一接线端引出后的线缆打圈后置入束线盒机构内,可防止出现散落情况,杜绝缠绕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利用可有效提高配线便捷性、各接口或串口连接线缆稳定性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设置在底壳(1)侧面上的第一接线端(3)、设置在底壳(1)内与第一接线端(3)电连接的第二接线端(4)、设置在第二接线端(4)一侧的固线机构(5)、罩设在第二接线端(4)及固线机构(5)上的面壳(2)及设置在底壳(1)上的束线盒机构(6),所述面壳(2)上开设有供线缆进入的穿线孔(21),所述束线盒机构(6)设置在远离穿线孔(21)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机构(5)包括第一卡接件(51),所述第一卡接件(51)上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过的过线槽(513)及用于与底壳(1)固定连接的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卡接件(52),所述第二卡接件(52)与第一卡接件(51)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51)包括第一基板(511)及设置在第一基板(511)一端的第一立板(512),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511)上位于第一立板(512)一侧的固定块(515),所述固定块(515)一侧开设有插接槽,且固定块(515)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孔(5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513)包括开设在固定块(515)两侧的第一弧形槽、以及开设在第一立板(512)及第二立板(522)上与第一弧形槽正对的第二弧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上还设置有用于束紧线缆用的扎带固定座(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所述扎带固定座(11),所述扎带固定座(11)呈t型。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盒机构(6)包括沿底壳(1)横向设置的盒体(61),所述盒体(61)的前端开放,所述盒体(61)的上端面及下端面设置有束线槽(62),所述盒体(61)开放的前端插接有挡板(6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包括底壳(1)、设置在底壳(1)侧面上的第一接线端(3)、设置在底壳(1)内与第一接线端(3)电连接的第二接线端(4)、设置在第二接线端(4)一侧的固线机构(5)、罩设在第二接线端(4)及固线机构(5)上的面壳(2)及设置在底壳(1)上的束线盒机构(6),所述面壳(2)上开设有供线缆进入的穿线孔(21),所述束线盒机构(6)设置在远离穿线孔(21)一侧。本技术智能电力机房接线端的配线装置,利用可有效提高配线便捷性、个接口或串口连接线缆稳定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侯守赞,李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格蒂电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