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电连接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5263发布日期:2023-08-09 23:4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端子、电连接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电连接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电连接器行业,特别是汽车电连接器行业的发展,汽车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空间压缩也越来越厉害,内部电连接器也随着向小型化发展,导致电连接器的外形尺寸越来越小,作为电连接器核心的端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小。

2、随着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设计,在保证电连接器性能的情况下,如何减小制造工艺难度、实现对产品尺寸和成本的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端子,所述端子能实现与对配端的多触点接触,功能可靠,便于成型。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和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形成箱体结构;弹簧部,所述弹簧部由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延伸并设于所述箱体结构内,所述弹簧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对配端实现电接触。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通过设置弹簧部具有多个与对配端电接触的凸起,以实现弹簧部与对配端的多触点接触,增强端子与对配端电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不会增加端子的尺寸,成本较低;同时端子为一体成型件,则主体和弹簧部一体成型,通过在至少一个设定侧壁的内壁设置弹簧部,便于弹簧部的设置,且有利于保证端子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连接的第一外壁和第一内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方向连接的第二外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二连接侧壁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连接所述第二外壁和所述第一外壁,所述第二壁连接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一内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开设有贯通口,所述第二壁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贯通口处,以使得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至少部分齐平。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包括沿所述箱体结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贯通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壁包括与所述第二内壁连接且设于所述贯通口处的第三部分,在所述箱体结构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间距为h2,h=min{h1,h2},h≤0.5mm。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包括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五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内壁。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覆盖于所述第二壁的背离所述插配腔的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结构的长度一端形成有插配口,所述第二外壁上形成有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内壁的邻近所述插配口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凸出。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部包括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所述第一弹簧部由所述第一内壁延伸,所述第二弹簧部由所述第二内壁延伸。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壁上形成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用于对所述第二弹簧部形成支撑。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部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为波浪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部悬臂设置,所述弹簧部的固定端具有第一过渡面,所述弹簧部的固定端的宽度沿朝向所述弹簧部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所述弹簧部的自由端具有第二过渡面,所述弹簧部的自由端的宽度沿远离所述弹簧部的固定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端子,所述端子通过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壳体限位配合。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通过采用上述的端子,可以提高电连接器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适应复杂工况的使用需求。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连接器。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连接器,便于保证部件之间电连接可靠,以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尤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行车安全。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连接的第一外壁和第一内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沿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方向连接的第二外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四侧壁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连接所述第二外壁和所述第一外壁,所述第二壁连接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一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开设有贯通口,所述第二壁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贯通口处,以使得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至少部分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包括沿所述箱体结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贯通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壁包括与所述第二内壁连接且设于所述贯通口处的第三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包括沿所述箱体结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贯通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壁包括沿所述箱体结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在所述箱体结构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五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覆盖于所述第二壁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的长度一端形成有插配口,所述第二外壁上形成有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内壁的邻近所述插配口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包括第一弹簧部和第二弹簧部,所述第一弹簧部由所述第一内壁延伸,所述第二弹簧部由所述第二内壁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壁上形成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用于对所述第二弹簧部形成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部和所述第二弹簧部分别沿所述箱体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为波浪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悬臂设置,

12.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与所述壳体限位配合。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电连接器和车辆,端子包括主体和弹簧部,主体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形成箱体结构,弹簧部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延伸并设于箱体结构内,弹簧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凸起用于与对配端实现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端子,端子能实现与对配端的多触点接触,功能可靠,便于成型。

技术研发人员:姚东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