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2944发布日期:2023-07-06 23:0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通信行业领域,具体涉及铆接机。


背景技术:

1、在整个射频通信行业产品的射频连接器装配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射频连接器都是采用三种锁紧方式,即螺钉锁固、本体螺纹旋入锁紧和压铆固定,采用螺钉锁固需要利用电批逐个锁固;采用本体螺纹旋入需要在电批上配有旋拧套筒,两者共同点都是需要安排足够多的人员去一个一个连接器的装配、拧紧,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最重要的是大大增加了成本的投入,而压铆固定主要是针对要求产品(尤其是5g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而在近年才实行一种紧固方式,目前极少数公司有适量应用,这种紧固方式需要配制有铆接机。

2、但传统的用于通信行业的铆接机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为人工送料,需要人工将端子料带放置于模具内完成压铆端子,这样的铆接设备耗费人工多,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不能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3、因此,发明铆接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铆接机,以解决传统的用于通信行业的铆接机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为人工送料,需要人工将端子料带放置于模具内完成压铆端子,这样的铆接设备耗费人工多,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不能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铆接机,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置有工作台,还包括用于放置未铆接的端子料带的第一上料模组、用于控制端子料带送料的送料模组、用于控制螺母上料的第二上料模组、用于将螺母铆接在端子料带上的铆接模组以及用于将铆接好的端子料带收卷的收料模组,所述第一上料模组与收料模组对称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送料模组与铆接模组均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二上料模组设置在底座顶部前侧。

3、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模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左侧,所述第一支架顶部转动连接有料带盘,所述料带盘上缠绕设有料带,所述料带上等距设置有若干所需铆接的端子。

4、优选的,所述收料模组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右侧,所述第二支架顶部转动连接有收料盘。

5、优选的,所述送料模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纵向设置在工作台顶部,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前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工作台顶部前侧横向设置有料带流道,所述料带右端依次穿过料带流道与铆接模组,且料带右端缠绕设置在收料盘上,所述驱动轮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凸起,位于驱动轮最低端的凸起位于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

6、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料模组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底端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部前侧,所述第三支架顶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内放置有若干所需的螺母,所述振动盘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母流道,所述螺母流道后端延伸到铆接模组处。

7、优选的,所述铆接模组包括用于顶升螺母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竖直固定安装在工作台前端,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螺母流道后端延伸到顶板的上方。

8、优选的,所述铆接模组还包括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底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顶部前侧,所述第四支架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下压端子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底端固定安装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顶板的正上方,所述料带右端由压块正下方穿过。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底座、工作台、第一上料模组、送料模组、第二上料模组、铆接模组、收料模组的配合使用,可具有自动上料端子与螺母的功能,且可对自动上料的端子与螺母进行压铆,即可把生产方式更改为自动铆接螺母拉料植入,采用气缸拉料植入方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适宜推广。



技术特征:

1.铆接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置有工作台(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未铆接的端子料带的第一上料模组(2)、用于控制端子料带送料的送料模组(3)、用于控制螺母上料的第二上料模组(4)、用于将螺母铆接在端子料带上的铆接模组(5)以及用于将铆接好的端子料带收卷的收料模组(6),所述第一上料模组(2)与收料模组(6)对称设置在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送料模组(3)与铆接模组(5)均设置在工作台(11)上,所述第二上料模组(4)设置在底座(1)顶部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模组(2)包括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左侧,所述第一支架(21)顶部转动连接有料带盘(22),所述料带盘(22)上缠绕设有料带(23),所述料带(23)上等距设置有若干所需铆接的端子(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模组(6)包括第二支架(61),所述第二支架(61)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右侧,所述第二支架(61)顶部转动连接有收料盘(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模组(3)包括伺服电机(31),所述伺服电机(31)纵向设置在工作台(11)顶部,所述伺服电机(31)输出轴前端设置有驱动轮(32),所述工作台(11)顶部前侧横向设置有料带流道(33),所述料带(23)右端依次穿过料带流道(33)与铆接模组,且料带(23)右端缠绕设置在收料盘(62)上,所述驱动轮(32)圆周等距设置有若干凸起(34),位于驱动轮(32)最低端的凸起(34)位于相邻的两个端子(2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模组(4)包括第三支架(41),所述第三支架(41)底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前侧,所述第三支架(41)顶部固定安装有振动盘(42),所述振动盘(42)内放置有若干所需的螺母,所述振动盘(4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母流道(43),所述螺母流道(43)后端延伸到铆接模组(5)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模组(5)包括用于顶升螺母的第一气缸(51),所述第一气缸(51)竖直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1)前端,所述第一气缸(51)输出轴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52),所述螺母流道(43)后端延伸到顶板(52)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模组(5)还包括第四支架(53),所述第四支架(53)底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1)顶部前侧,所述第四支架(53)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下压端子(24)的第二气缸(54),所述第二气缸(54)输出轴底端固定安装有压块(55),所述压块(55)位于顶板(52)的正上方,所述料带(23)右端由压块(55)正下方穿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子通信行业领域,具体涉及铆接机,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置有工作台,还包括用于放置未铆接的端子料带的第一上料模组、用于控制端子料带送料的送料模组、用于控制螺母上料的第二上料模组、用于将螺母铆接在端子料带上的铆接模组以及用于将铆接好的端子料带收卷的收料模组,所述第一上料模组与收料模组对称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送料模组与铆接模组均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二上料模组设置在底座顶部前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把生产方式更改为自动铆接螺母拉料植入,采用气缸拉料植入方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适宜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袁浩,盛方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可美克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