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1605发布日期:2023-08-18 16:0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扁平电缆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系统和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留给电缆组件的安装空间越来越小,尤其在狭小空间内,扁平电缆具有质量轻、柔性高、耐环境性能优异等优点,其应用相应越来越多,而受狭小空间以及电缆特性影响,在实际安装时,扁平电缆组件的结构复杂,安装难度也比较大,安装效率也会相应降低。另外,目前在空间大功率大电流的传输方面,基本采用常规圆导线实现,但是圆导线的重量比较重,折弯也比较困难,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使用就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以解决在扁平电缆连接器安装复杂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包括

4、设备端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壳体ⅰ,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壳体ⅰ内且相对布置的两组接触件ⅰ,每组接触件ⅰ的弹性接触弹点呈多层错位布置;

5、线端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壳体ⅱ,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壳体ⅱ内的接触件ⅱ和扁平电缆,所述接触件ⅱ与所述扁平电缆相连,所述接触件ⅱ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接触弹点配合的接触面。

6、进一步的,每组接触件ⅰ的各层弹性接触弹点从内向外依次向内排布,且两组接触件ⅰ的弹性接触弹点相向对称布置。

7、进一步的,所述接触件ⅱ可插入两组接触件ⅰ之间,使所述弹性接触弹点与对应的接触面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ⅰ的前端设置有空腔ⅰ,所述绝缘壳体ⅱ的前端设置有空腔ⅱ;

9、所述设备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对插时,所述绝缘壳体ⅱ的前端插接在所述空腔ⅰ内,所述接触件ⅰ插接在空腔ⅱ内。

10、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面朝向所述绝缘壳体ⅱ前端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

11、进一步的,两组接触件ⅰ之间设置有从所述绝缘壳体ⅰ的后端伸出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上开设有连接孔ⅰ。

12、进一步的,所述接触件ⅱ朝向绝缘壳体ⅱ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上连接有从所述绝缘壳体ⅱ的后端伸出的扁平电缆。

13、进一步的,所述线端连接器外套有固定罩。

14、进一步的,所述接触件ⅰ注塑在所述绝缘壳体ⅰ内。

15、进一步的,所述接触件ⅱ注塑在所述绝缘壳体ⅱ内。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通过快速地对插即可实现设备端连接器和线端连接器的配合,安装难度低,安装效率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错误分布的多个弹性接触弹点与对应接触面的配合,形成多点连接,降低总体接触电阻,有效地提高载流量,适用于大功率大电流的传输场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接触件ⅰ(12)的各层弹性接触弹点(13)从内向外依次向内排布,且两组接触件ⅰ(12)的弹性接触弹点(13)相向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ⅱ(22)可插入两组接触件ⅰ(12)之间,使所述弹性接触弹点(13)与对应的接触面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ⅰ(11)的前端设置有空腔ⅰ(14),所述绝缘壳体ⅱ(21)的前端设置有空腔ⅱ(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朝向所述绝缘壳体ⅱ(21)前端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接触件ⅰ(12)之间设置有从所述绝缘壳体ⅰ(11)的后端伸出的接触板(15),所述接触板(15)上开设有连接孔ⅰ(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ⅱ(22)朝向绝缘壳体ⅱ(21)上设置有台阶(28),所述台阶(28)上连接有从所述绝缘壳体ⅱ(21)的后端伸出的扁平电缆(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连接器(2)外套有固定罩(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ⅰ(12)注塑在所述绝缘壳体ⅰ(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ⅱ(22)注塑在所述绝缘壳体ⅱ(2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电流扁平电缆连接器,包括设备端连接器和线端连接器,设备端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Ⅰ,以及固定在绝缘壳体Ⅰ内且相对布置的两组接触件Ⅰ,每组接触件Ⅰ的弹性接触弹点呈多层错位布置;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Ⅱ,以及固定在绝缘壳体Ⅱ内的接触件Ⅱ和扁平电缆,接触件Ⅱ与扁平电缆相连,接触件Ⅱ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弹性接触弹点配合的接触面。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安装难度低,可形成多点连接,降低总体接触电阻,有效地提高载流量。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虎,闵峻,高福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创仕澜传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