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4711发布日期:2023-09-27 18:1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废旧电池处理,特别涉及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


背景技术:

1、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后仍有电量残余,为了便于安全、高效的开展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残余电量应先进行放电处理后才可以进入后续拆解流程。

2、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化学放电的方法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处理,具体是使用放电槽盛放氯化钠盐溶液为电解质,利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来消耗电池中的残余电量,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907624u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废旧动力电池放电装置”和授权公告号为cn207338572u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废旧动力电池盐水放电槽”。然而,动力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的阴极端和阳极端容易产生一定量的沉淀物,如果不及时清理对电池的放电效率有一定影响;除此之外,电解质溶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及时间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结晶现象也会影响电池的放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以解决使用现有放电槽盛放电解质溶液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时,电池两端产生的沉淀物不能及时清除和电解质溶液存在结晶现象而影响放电效率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包括放电槽本体、搅动组件、支撑组件和电芯放置组件。

3、所述搅动组件具有驱动端和转动端,所述驱动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电槽本体的侧壁上,所述转动端与驱动端传动连接,且所述转动端设置于所述放电槽本体的内部,能够将放电槽本体内的电解质溶液充分搅动起来。

4、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放电槽本体内的底壁,所述电芯放置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电芯放置组件的全部侧面均与所述放电槽本体内部的各个侧壁保持有间隙,以使得电解质溶液在所述搅动组件的作用下保持循环流动,避免了沉淀物越积越多,具有清除沉淀物的作用。

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搅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放置组件两侧的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轴外壁上的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电槽本体的侧壁外部,所述转轴水平设置于所述放电槽本体内部。

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叶片数量为六个,六个叶片以均匀的间隔沿所述转轴的周向设置。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与所述转轴为一体成型结构。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放置组件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构成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槽。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放置组件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以均匀的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以将所述放置槽分隔成多个。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液体流通的通孔。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四根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放电槽本体内的底壁,所述电芯放置组件固定于四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

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将电芯放置在电芯放置组件中,该电芯放置组件的全部侧面均与放电槽本体内部的各个侧壁保持有间隙,如此,在搅动组件的作用下放电槽本体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始终处于有规律的流动状态,避免了电芯两端积累较多的沉淀物,电解质溶液在流动的状态下也不容易产生结晶,从而提高了电芯的放电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包括放电槽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动组件、支撑组件和电芯放置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放置组件两侧的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轴外壁上的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电槽本体的侧壁外部,所述转轴水平设置于所述放电槽本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叶片数量为六个,六个叶片以均匀的间隔沿所述转轴的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与所述转轴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放置组件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构成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放置组件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以均匀的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以将所述放置槽分隔成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液体流通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四根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放电槽本体内的底壁,所述电芯放置组件固定于四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可避免沉淀物产生的动力电池放电槽,包括放电槽本体、搅动组件、支撑组件和电芯放置组件,所述搅动组件具有驱动端和转动端,所述驱动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放电槽本体的侧壁上,所述转动端与驱动端传动连接,且所述转动端设置于所述放电槽本体的内部;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放电槽本体内的底壁,所述电芯放置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电芯放置组件的全部侧面均与所述放电槽本体内部的各个侧壁保持有间隙,以使得电解质溶液在所述搅动组件的作用下保持循环流动,从而提高放电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平,季强东,郭庆,宋华伟,陈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