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组件、电池盖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93403发布日期:2023-08-10 03:4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极柱组件、电池盖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极柱组件、电池盖板及电池。


背景技术:

1、电池通常包括电池壳、电芯、转接排和盖板等部件,电芯和转接排均设置在电池壳内,盖板封堵在电池壳的开口处,盖板上设有极柱,极柱与电芯通过转接排导电连接。

2、现有技术中,转接排与极柱是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连接的,通常是在转接排上设置凸台,使凸台穿设于盖板,而后对凸台和极柱进行激光焊接,或者,将转接排设置为平板状结构,使极柱穿设盖板,而后对极柱与转接排进行激光焊接。

3、激光焊接工艺容易出现虚焊甚至脱焊的问题,这将减弱转接排与极柱的连接强度,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转接排脱落的问题,进而使得电芯与极柱之间的电连接断开。

4、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电池的快速充电需求,需要增大转接排的厚度,以提高转接排的过电流能力,但是,转接排厚度的增加提高了激光焊接时出现虚焊和脱焊问题的几率,进而提高了转接排脱落的几率。

5、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极柱组件、电池盖板及电池,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柱组件,不仅能够提高极柱与转接排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能够消除转接排的厚度对转接排与极柱连接可靠性的影响。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极柱组件,包括:

4、极柱,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第一凸环,极柱本体与第一凸环连接且同轴,第一凸环的边缘设有折边,折边朝向背离于第一凸环的轴线方向延伸;

5、转接排,转接排套设在第一凸环上,且转接排与折边铆压连接。

6、可选地,靠近于第一凸环的转接排夹设在极柱本体与折边之间。

7、可选地,转接排设有台阶孔,第一凸环穿设于台阶孔,且折边与台阶孔的台阶面铆压连接。

8、可选地,极柱本体上设有减重槽。

9、可选地,减重槽与极柱本体同轴设置。

10、可选地,减重槽的内壁与极柱本体的轴线之间的间距a小于等于第一凸环的内壁与极柱本体的轴线之间的间距b,第一凸环的外壁与极柱本体的轴线之间的间距c小于极柱本体的外壁与极柱本体的轴线之间的间距d。

11、可选地,折边沿第一凸环的周向延伸呈闭环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盖板,其极柱与转接排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13、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4、电池盖板,包括顶盖板和上述的极柱组件,顶盖板与极柱组件密封连接。

15、可选地,电池盖板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极柱本体上,极柱还包括第二凸环,第二凸环与极柱本体连接且同轴,密封圈被压紧在第二凸环与顶盖板之间。

1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出现断电问题的几率较低。

1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8、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上述的电池盖板,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池盖板封堵在壳体的开口处,极柱与电芯通过转接排电连接。

19、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转接排,极柱包括相连接且同轴的极柱本体和第一凸环,将转接排套设在第一凸环上,将第一凸环的边缘朝向背离于第一凸环轴线的方向翻折,以形成折边,并使折边与转接排铆压连接,由此省去了极柱与转接排之间的激光焊接连接,铆压连接相较于激光焊接连接而言,不存在虚焊和脱焊的问题,而且铆压连接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并且增大转接排的厚度不会降低铆压连接的可靠性,因此,该结构设置大大提高了转接排与极柱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转接排脱落的几率,并且消除了转接排的厚度对转接排与极柱连接可靠性的影响。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盖板采用上述的极柱组件,其极柱与转接排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采用上述的电池盖板,其中,极柱与电芯通过转接排电连接,由于极柱与转接排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因此,该电池出现断电问题的几率较低,因而该电池具有较高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特征:

1.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于所述第一凸环(120)的所述转接排(200)夹设在所述极柱本体(110)与所述折边(1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排(200)设有台阶孔(210),所述第一凸环(120)穿设于所述台阶孔(210),且所述折边(121)与所述台阶孔(210)的台阶面(211)铆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110)上设有减重槽(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111)与所述极柱本体(110)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111)的内壁与所述极柱本体(110)的轴线之间的间距a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凸环(120)的内壁与所述极柱本体(110)的轴线之间的间距b,所述第一凸环(120)的外壁与所述极柱本体(110)的轴线之间的间距c小于所述极柱本体(110)的外壁与所述极柱本体(110)的轴线之间的间距d。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121)沿所述第一凸环(120)的周向延伸呈闭环结构。

8.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0)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极柱组件,所述顶盖板(10)与所述极柱组件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还包括密封圈(20),所述密封圈(20)套设在所述极柱本体(110)上,所述极柱还包括第二凸环(130),所述第二凸环(130)与所述极柱本体(110)连接且同轴,所述密封圈(20)被压紧在所述第二凸环(130)与所述顶盖板(10)之间。

10.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盖板,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盖板封堵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极柱与所述电芯通过所述转接排(200)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柱组件、电池盖板及电池,该极柱组件包括极柱和转接排,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第一凸环,极柱本体与第一凸环连接且同轴,第一凸环的边缘设有折边,折边朝向背离于第一凸环的轴线方向延伸,转接排套设在第一凸环上,且转接排与折边铆压连接,由此大大提高了转接排与极柱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转接排脱落的几率,并且消除了转接排的厚度对转接排与极柱连接可靠性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励建炬,邱宜升,胡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