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2721发布日期:2023-09-27 17:0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单体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1、在聚合物电池领域,如图1和图2所示,单体电池1包括电芯10和设置于电芯10头端的pcm保护板11,pcm保护板11的板面与电芯10平行放置,pcm保护板11通过其镍片110和电芯10的极耳100电连接。

2、关于镍片110与电芯10的极耳100之间的连接结构,目前常用的方案如下:镍片的第一端1100与pcm保护板11面向极耳100的板面贴合并焊接,镍片的第二端1101经过两次90°折弯后与镍片的第一端1100平行,且镍片的第一端1100与镍片的第二端1101之间形成插槽。电芯10的极耳的固定端1000与pcm保护板11的板面并排间隔设置,电芯10的极耳的自由端1001经过两次90°后插接于镍片110形成的插槽内,且与镍片的第一端1100和镍片的第二端1101均贴合并焊接,从而使得电芯10的极耳100与pcm保护板11实现电连接。

3、目前这种将电芯的极耳先后两次折弯90°的方案,极耳折弯次数多,工艺比较复杂,降低了生产效率;且将镍片先后两次折弯90°,对镍片的耐折弯次数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降低了结构可靠性。此外,多次折弯的极耳和多次折弯的镍片沿电芯的厚度方向堆叠,会增大电池的厚度,与聚合物电池越来越薄的发展需求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电池,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体电池内的极耳与镍片的连接结构,工艺复杂,结构可靠性低,且不利于单体电池轻薄化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电芯和pcm保护板;

3、定义所述电芯沿预定方向的一端为预定端部,所述pcm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预定端部,所述pcm保护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镍片,定义所述电路板本体沿所述预定方向背离于所述电芯的边部为预定边部;

4、所述镍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的一侧板面并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单次折弯至所述预定边部;

5、所述电芯的极耳由所述电芯的预定端部伸出并单次折弯至所述预定边部,所述极耳与所述镍片于所述预定边部电连接。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预定边部设置有避空槽;

7、所述极耳、所述镍片和所述避空槽沿所述预定方向对齐,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单次折弯至所述避空槽内并于所述避空槽内电连接。

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在所述避空槽内叠置并焊接;

9、沿所述预定方向,所述避空槽的开槽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的厚度之和。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的预定端部设置有封边,所述极耳经由所述封边伸出;

11、所述封边将所述电芯的预定端部分隔出安装凹坑,所述pcm保护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凹坑内,所述电路板本体与所述封边相粘接。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本体与所述封边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朝向所述避空槽同向单次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由下至上顺次叠置于所述避空槽的槽底;

13、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本体背离于所述封边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所述避空槽对向单次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顺次叠置于所述避空槽的槽底。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避空槽,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电路板本体隔开。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避空槽内的边缘设置有圆角;

16、所述极耳位于所述避空槽内的边缘均设置有圆角。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直角;

19、所述极耳的折弯角度为直角。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pcm保护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的一侧板面;

2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的焊盘相焊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焊盘相焊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23、本申请提供的单体电池,包括电芯和pcm保护板。pcm保护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镍片,电路板本体沿所述预定方向背离于所述电芯的边部为预定边部,镍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电路板本体电连接,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单次折弯至电路板本体的预定边部,电芯的极耳单次折弯至电路板本体的预定边部且与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从而满足镍片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的需求。

24、可见,该单体电池的镍片和电芯的极耳均仅进行单次折弯就实现了电连接,降低了极耳和镍片的折弯次数,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于极耳和镍片耐折弯性能要求显著降低,提高了结构可靠性。此外,极耳和镍片沿电芯的厚度方向堆叠层数明显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减薄了电芯在预定端部的厚度尺寸,使得该单体电池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整机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pcm保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边部设置有避空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在所述避空槽内叠置并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预定端部设置有封边,所述极耳经由所述封边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本体与所述封边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朝向所述避空槽同向单次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极耳由下至上顺次叠置于所述避空槽的槽底;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避空槽,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绝缘保护层与所述电路板本体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避空槽内的边缘设置有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直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cm保护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的一侧板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包括电芯和PCM保护板;PCM保护板设置于电芯的预定端部,PCM保护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镍片;镍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电路板本体电连接,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单次折弯至预定边部;电芯的极耳由电芯的预定端部伸出并单次折弯至预定边部,极耳与镍片于预定边部电连接。该单体电池的镍片和电芯的极耳均仅进行单次折弯就实现了电连接,降低了极耳和镍片的折弯次数,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于极耳和镍片耐折弯性能要求显著降低,提高了结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薄了电芯在预定端部的厚度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东,陈本良,卿艳华,刘仕臻,任国庆,吕品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