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壳体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4281发布日期:2023-09-20 21:4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电池壳体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和能源日渐短缺,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能源的开发和节省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矿物能源为基础的当今社会愈来愈频繁的遭遇能源匮乏以及环境污染危机。

2、同时,伴随着信息化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能源应用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可再生、无污染、小型分立的可移动高性能电源需求快速增长。圆柱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对电池壳体组件进行组装,以实现内部电芯电路的导通。

3、但现有的电池壳体组件在完成与内部电芯的导通后无法提供有效的焊接区域与巴片等外部电路结构导通,从而导致电池壳体组件与外部电路的焊接质量较差,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及锂离子电池,可以解决现有电池壳体组件与外部电路的焊接质量较差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包括:

3、外壳,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电芯;所述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4、极柱,位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所述极柱与所述外壳绝缘连接,所述极柱面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

5、连接端子,位于所述极柱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连接端子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焊接部背离所述极柱的一侧;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焊接部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面向所述极柱的一侧具有第一焊接区域,所述第一焊接区域用于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一焊接区域绕设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边缘。

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焊接部在所述外壳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开口。

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背离所述极柱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焊接部背离所述极柱的一侧之间的高度差值大于或等于0.4mm且小于或等于0.8mm。

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0.6mm。

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面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第二焊接区域,所述第二焊接区域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第二焊接区域与所述第二焊接部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焊接部在所述外壳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焊接区域在所述外壳上的正投影。

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二焊接区域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焊接部面向所述极柱的一侧对应所述定位槽的位置凸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底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5mm;和/或,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5mm。

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包括伸入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伸出所述开口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电连接;

14、所述电池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以使所述极柱与所述外壳绝缘连接。

15、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

16、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

17、电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组件的容纳腔内,所述电芯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池壳体组件的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池壳体组件的外壳电连接。

18、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壳体组件包括外壳、极柱和连接端子,外壳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电芯,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极柱位于外壳的第一端,极柱与外壳绝缘连接,极柱面向容纳腔的一侧用于与电芯电连接,连接端子位于极柱背离外壳的一侧,连接端子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凸设于第一焊接部背离极柱的一侧,第一焊接部与极柱电连接,第二焊接部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本申请通过在连接端子设置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并利用第一焊接部与极柱电连接,利用第二焊接部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实现电池内部与外部电路的导通;同时将第二焊接部凸设在第一焊接部上,使得第一焊接部与极柱焊接后不会对第二焊接部与外部电路的焊接产生影响,从而提高连接端子与外部电路焊接的可靠性以及焊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面向所述极柱的一侧具有第一焊接区域,所述第一焊接区域用于与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一焊接区域绕设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在所述外壳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背离所述极柱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焊接部背离所述极柱的一侧之间的高度差值大于或等于0.4mm且小于或等于0.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0.6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面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第二焊接区域,所述第二焊接区域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第二焊接区域与所述第二焊接部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焊接部在所述外壳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焊接区域在所述外壳上的正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二焊接区域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焊接部面向所述极柱的一侧对应所述定位槽的位置凸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5mm;和/或,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5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伸入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伸出所述开口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电连接;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及锂离子电池。电池壳体组件包括外壳、极柱和连接端子,外壳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电芯,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极柱位于外壳的第一端并与外壳绝缘连接,极柱面向容纳腔的一侧用于与电芯电连接,连接端子位于极柱背离外壳的一侧,连接端子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凸设于第一焊接部背离极柱的一侧,第一焊接部与极柱电连接,第二焊接部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本申请通过将第二焊接部凸设在第一焊接部上,使第一焊接部与极柱焊接后不会对第二焊接部与外部电路的焊接产生影响,从而提高连接端子与外部电路焊接的可靠性以及焊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肖天丽,李尚益,陈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