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1842发布日期:2023-10-14 19:2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面装备用线缆,具体是涉及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


背景技术:

1、随着部队装甲车的不断改进,对电缆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满足电性能要求外,还要满足光电信号传输、耐低温以及在移动环境下使用等要求。

2、在我国西北地区使用的装甲车桅杆用电缆,由于长期处于低温环境,常常会发生护套开裂、导体断线的情况。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装甲车桅杆用电缆的性能,对部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该电缆应具有耐低温、机械性能好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内护套、屏蔽层、外护套;所述第一导体包括填充线、围绕填充线布置的若干第一电源线以及包裹住第一电源线的第一包带;所述第二导体包括围绕第一导体布置的若干第二电源线以及包裹住第二电源线的第二包带;所述第三导体包括围绕第二导体布置的对绞线、光单元、通讯线。

4、所述填充线为芳纶纤维与包围住芳纶纤维的填充线护套。

5、所述屏蔽层包括位于内层的镀锡丝疏绕层以及位于外层的镀锡丝编织层。

6、所述光单元为单模带铠甲光缆。

7、所述内护套、外护套采用超柔软耐高低温的tpv热塑性弹性体。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好、柔软、耐低温、机械性能优异等突出优点,其耐高低温范围为-55~125℃,能满足在-40℃低温环境下的长期移动往复弯曲使用需求,解决了国内现有装甲车桅杆用电缆的不足。



技术特征:

1.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内护套(7)、屏蔽层(8)、外护套(9);所述第一导体包括填充线、围绕填充线布置的若干第一电源线(2-1)以及包裹住第一电源线的第一包带(3-1);所述第二导体包括围绕第一导体布置的若干第二电源线(2-2)以及包裹住第二电源线的第二包带(3-2);所述第三导体包括围绕第二导体布置的对绞线(4)、光单元(5)、通讯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线为芳纶纤维(1-1)与包围住芳纶纤维的填充线护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括位于内层的镀锡丝疏绕层以及位于外层的镀锡丝编织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单元为单模带铠甲光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外护套采用超柔软耐高低温的tpv热塑性弹性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面装备用线缆。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该电缆应具有耐低温、机械性能好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桅杆用耐低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内护套、屏蔽层、外护套;所述第一导体包括填充线、围绕填充线布置的若干第一电源线以及包裹住第一电源线的第一包带;所述第二导体包括围绕第一导体布置的若干第二电源线以及包裹住第二电源线的第二包带;所述第三导体包括围绕第二导体布置的对绞线、光单元、通讯线。

技术研发人员:唐家浩,韩永周,李建正,甘桓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万马传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