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5698发布日期:2023-11-06 15:1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动力电池领域,随着市场对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升,各大厂商都针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结构设计优化以提升电池系统集成度从而提升系统能量密度,以提高电池包电量和续航里程。

2、可目前在传统电池系统中,电极组件焊接顶盖后再装入铝壳中焊接后制作成电池,电池再组成模组后安装到电池箱体中组成电池包。传统电池系统的集成度较低,传统电池系统所用到的装配结构件较多,装配结构件不可避免的会占用了电池系统一定空间,也导致电池系统损失部分能量密度。在现有ctp电池系统中,电池虽通过胶粘、机械固定等方式安装在ctp电池系统的箱体,其中胶或机械固定件不可避免的也会占用了ctp电池系统一定空间,也导致ctp电池系统损失一定的能量密度,同时这种安装方式受到粘接强度、机械强度影响,连接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以提高电池包整体的空间利用率以及能量密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具有两两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电池包包括:

4、底板,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顶壁和底壁,

5、多个第一隔板,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多个第一隔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6、多个第二隔板,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多个第二隔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排布,并且,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三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隔板,以限定出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背离所述底壁的敞口,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组件;

7、多个第一热管理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且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贴靠于所述第二隔板背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以及

8、顶盖组件,盖合所述容纳槽并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顶盖组件设置有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的电极端子。

9、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设置有第一液冷通道和连通在所述第一液冷通道至少一侧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10、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隔板,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隔板限定出容纳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与所述第二隔板相贴靠。

11、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二隔板包括第二子隔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子隔板,所述第二子隔板内开设有液冷流道,第一热管理组件开设有与所述液冷流道相连通的第一液冷通道。

12、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包括:包括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及第三冷却段,所述第一冷却段和所述第三冷却段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段相接,所述第二冷却段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液冷通道,所述第一冷却段及所述第三冷却段上均开设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第一液冷通道流体连通,

13、所述第一冷却段、所述第二冷却段及所述第三冷却段环绕所述第二子隔板且均与所述第二子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冷通道、导流口及液冷流道之间相连通并构成供液冷介质流通的液冷腔。

14、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液冷板在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为l1 mm,满足:5≤l1≤20。

15、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液冷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一端布置的底面,所述第一接口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1 mm,所述第二接口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2 mm,满足:h1>h2。

16、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二隔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布置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相贴合。

17、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底板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顶壁的两个固定板,多个所述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均设置在两个固定板之间,

18、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和/或,

19、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20、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底板内开设有第二液冷通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均流体连通的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21、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焊接固定;或者,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一体成型。

22、另一方面,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用电装置,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作为所述用电装置的供电电源。

2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包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申请中通过利用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形成容纳槽,通过将电极组件直接设置于容纳槽内,减少了电芯铝壳结构件,极大的提升了电池包的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通过在第二隔板之间设置第一热管理组件,以预先设置好热管理系统,利用第一热管理组件实现了快速散热、加热的效果,提升了电池包的热管理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具有两两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设置有第一液冷通道和连通在所述第一液冷通道至少一侧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包括第二子隔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子隔板,所述第二子隔板内开设有液冷流道,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开设有与所述液冷流道相连通的第一液冷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具有沿第一方向一端布置的底面,所述第一接口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1 mm,所述第二接口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为h2mm,满足:h1>h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布置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热管理组件相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顶壁的两个固定板,多个所述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均设置在两个固定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开设有第二液冷通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均流体连通的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通道的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焊接固定;或者,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一体成型。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作为所述用电装置的供电电源。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其中电池包具有两两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电池包包括:底板,设有在第一方向相对的顶壁和底壁,多个第一隔板,连接于顶壁;多个第二隔板,连接于顶壁,第一隔板在第三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隔板,以限定出多个容纳槽,容纳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组件;多个第一热管理组件,至少部分的第二隔板与第一热管理组件相贴合;以及顶盖组件,盖合容纳槽并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顶盖组件设置有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电极端子。根据本技术,其减少了电芯铝壳结构件,极大的提升了电池包的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陈辉,张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