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6795发布日期:2023-11-22 15:4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舱,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集装箱式的电池预制舱逐渐成为各大储能厂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去研究及应用的目标,而电池的温度控制及安全控制对于储能系统来说至关重要,温度的控制关系到了储能系统的使用安全以及长期可靠性。

2、在现有技术中,电池预制舱通常采用分布式的风冷系统和分布式的水冷系统对预制舱内的温度进行控制,这些散热系统及其对应部件占据预制舱内的大部分空间,从而减少了预制舱内的系统电量,并且匹配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的管道导致预制舱内的电池温度均匀性较差。

3、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对电池预制舱温度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电池预制舱温度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包括:预制舱和冷媒机组;

3、所述预制舱设置有换热器、冷却液传输组件和电池组件,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液传输组件的第一端连通;

4、所述冷媒机组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媒机组的进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5、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冷媒流量或冷媒温度,所述流量控制阀门用于控制进出所述换热器的冷媒流量;

6、其中,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和k组电池,k为正整数;

7、所述第一主管道与所述冷却液传输组件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设置有k个第一支管道,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与所述第一主管道连通;

8、所述第二主管道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设置有k个第二支管道,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与所述第二主管道连通;

9、所述k组电池设置于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与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之间的k个位置。

10、可选地,所述k组电池依次设置于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与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之间的k个位置;

11、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与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之间的k个位置与所述k组电池一一对应。

12、可选地,所述k组电池互相并联设置。

13、可选地,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等距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管道;和/或

14、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等距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管道。

15、可选地,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的长度一致;

16、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的管道直径由两侧向中间依次增大;

17、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的长度一致;

18、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的管道直径由两侧向中间依次增大。

19、可选地,所述第一主管道和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组和第一流量监控部件;和/或

20、所述第二主管道和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组和第二流量监控部件。

21、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传输组件包括第一水泵、第二传感器和第三控制阀门组;

22、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一端连通;

23、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端通过管道经所述第三控制阀门组与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一端连通;

24、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获取冷却液的流量或温度。

25、可选地,所述冷媒机组包括第二水泵、第三传感器和第四控制阀门组;

26、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冷媒组件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传感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媒组件用于存储冷却水;

27、所述第三传感器的第二端通过管道经所述第四控制阀门组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进水口连通。

28、可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阀门为双向截止阀式结构;

29、所述第一控制阀门组、所述第二控制阀门组、第三控制阀门组和第四控制阀门组中的阀门为双向截止阀式结构。

30、可选地,所述第一水泵为电磁水泵;

31、所述第二水泵为电磁水泵。

32、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包括预制舱和冷媒机组,预制舱设置有换热器、冷却液传输组件和电池组件,冷媒机组将冷却水从进水口泵出经换热器的第二进水口到达换热器,从而利用冷却水在换热器中对冷却液进行换热,经换热之后的冷却液从而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经管道至冷却液传输组件,冷却液再由冷却液传输组件传输至电池组件,以此对电池进行换热冷却,完成对电池的冷却后,冷却液重新流回至换热器中,当然,冷却水对冷却液换热后,也会重新流回至冷媒机组,其中,电池组件中设置有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以及k组电池,第一主管道上设置k个第一支管道,第二主管道上设置k个第二支管道,冷却液以此经第一主管道、第一支管道对电池进行冷却后,再经第二支管道和第二主管道流回至换热器。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减少了预制舱内水冷机组的设置,并且对电池组件内的k组电池进行同程处理,进而实现降低电池组件内各电池温差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预制舱内电池温度的均匀性。

3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舱和冷媒机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组电池依次设置于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与所述k个第二支管道之间的k个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组电池互相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等距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管道;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的长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道和所述k个第一支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组和第一流量监控部件;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传输组件包括第一水泵、第二传感器和第三控制阀门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机组包括第二水泵、第三传感器和第四控制阀门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门为双向截止阀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为电磁水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其中,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包括预制舱和冷媒机组;预制舱设置有换热器、冷却液传输组件和电池组件,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液传输组件的第一端连通;冷媒机组的出水口与换热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冷媒机组的进水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流量控制阀门,第一传感器用于获取冷媒流量或冷媒温度,流量控制阀门用于控制进出换热器的冷媒流量。

技术研发人员:徐来胜,王昌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