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模组及电机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2252发布日期:2023-11-30 07:2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容模组及电机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容模组及电机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机控制器核心组件为三相逆变桥、电容模组及其之间连接组成。为了提升电控系统效率,通常会降低开关损耗(包括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因此关断电阻选择越小越好,但关断di/dt变大导致电压应力大,一般不能选择太小。为了减小关断损耗,同时应力满足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小系统杂感。

2、目前,通常采用增加功率回路截面积,或增加铜排叠层即减小回路包围面积的方式,但这会导致铜排用量增加和极间绝缘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模组及电机控制设备,旨在解决目前减小系统杂感的方案导致的铜排用量增加和极间绝缘难度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容模组,所述电容模组包括至少一个芯包组,所述芯包组包括第一电容芯包、第二电容芯包、第一汇流排及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具有第一上底电极及第一下底电极,所述第二电容芯包具有第二上底电极及第二下底电极;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三连接臂分别与所述第一上底电极和所述第一下底电极相耦接以形成第一电流回路;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分别均与所述第二上底电极和所述第二下底电极相耦接以形成第二电流回路;

3、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对称设置于所述芯包组,以使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的电路阻抗相同。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排还包括第一汇流段,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段的两端;所述第二汇流排还包括第二汇流段,所述第三连接臂和所述第四连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汇流段的两端。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和/或所述第二电容芯包的任一侧面;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上底电极、所述第二下底电极;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第四连接臂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下底电极、所述第二上底电极。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和所述第二电容芯包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汇流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段设置于第一电容芯包及第二电容芯包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三连接臂错位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四连接臂错位设置。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段在所述第二汇流段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汇流段存在重叠区域,所述第一汇流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段对应于所述重叠区域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绝缘纸。

8、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芯包组中,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和所述第二电容芯包沿第二方向设置,两个所述汇流排的汇流段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包背离所述第二电容芯包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臂跨过所述第一下底电极与所述第二下底电极耦接;所述第三连接臂跨过所述第一上底电极与所述第二上底电极耦接。

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形状对称或相同,且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尺寸相同;

10、其中,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可以为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一汇流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段中的任意一组。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底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耦接、所述第一下底电极及所述第三连接臂耦接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流回路;所述第二上底电极与所述第四连接臂耦接、所述第二下底电极及所述第二连接臂耦接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流回路;

12、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的电流路径对称和/或相反,且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形成的感应磁场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排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汇流段连接的第一外接端子,所述第二汇流排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汇流段连接的第二外接端子。

14、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设备,所述电机控制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电容模组以及至少一个单相桥臂,所述单相桥臂具有两个引脚,两个所述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对应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汇流排上具有流入电流,在第一汇流排上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支路经第一连接臂、第一电容芯包和第三连接臂流向第二汇流排;另一支路经第二连接臂、第二电容芯包和第四连接臂流向第二汇流排。并且通过设计保持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的电路阻抗相同,使得流经第一电流回路和第二电流回路的电流相同。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两个路径和两路电流产生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磁场,可以抵消,由此大幅降低寄生杂感。本申请通过调整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的布局形式,使电流流经两个电容芯包时形成方向相反、大小一致的磁场,无需增加铜排叠层,能够较好的控制用铜量,并且极间绝缘采用现有方案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还包括第一汇流段,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段的两端;所述第二汇流排还包括第二汇流段,所述第三连接臂和所述第四连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汇流段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和/或所述第二电容芯包的任一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芯包组中,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和所述第二电容芯包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汇流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及所述第二电容芯包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三连接臂错位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四连接臂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段在所述第二汇流段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汇流段存在重叠区域,所述第一汇流段与所述第二汇流段对应于所述重叠区域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绝缘纸。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芯包组中,所述第一电容芯包和所述第二电容芯包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汇流段和所述第二汇流段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包背离所述第二电容芯包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形状对称或相同,且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尺寸相同;

8.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底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耦接、所述第一下底电极及所述第三连接臂耦接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流回路;所述第二上底电极与所述第四连接臂耦接、所述第二下底电极及所述第二连接臂耦接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流回路;

9.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汇流段连接的第一外接端子,所述第二汇流排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汇流段连接的第二外接端子。

10.一种电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设备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容模组及电机控制设备,其中,电容模组组包括至少一个芯包组,芯包组包括第一电容芯包、第二电容芯包、第一汇流排及第二汇流排;第一汇流排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二汇流排包括两个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分别与第一上底电极和第一下底电极相耦接以形成第一电流回路;第二连接臂、第四连接臂分别均与第二上底电极和第二下底电极相耦接以形成第二电流回路;其中,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对称设置,以使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的电路阻抗相同。本申请中,通过调整汇流排的布局形式,使电流流经两个芯包时形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场,从而可以相互抵消,大幅降低寄生杂感。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