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及其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7675发布日期:2023-10-14 11:2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及其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件,尤其是一种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及其电子锁。


背景技术:

1、在小型电动工具内部,一般设置有电路连接微型电机作为其驱动元件,同时设置信号电路监控电动工具的运行状态。传统电路连接方法是将与电机或信号端子的焊接电线引出,以连接控制电动工具,该方法电路组装加工工序复杂,且电动工具使用时接线不方便,基本已淘汰。或在电动工具壳体内采用pcb板与电机或信号端子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的公端端子将pcb板与外部的母端端子对接,该方法方便了电动工具使用时的接线,但pcb板使用成本较高,且占用较多空间,不利于产品结构优化。例如电子锁产品,有内置pcb板的电连接结构,而且一般要使用微动开关来监控其锁杆的锁止或解锁的状态,pcb板及微动开关使用成本较高,也会占用较多空间,不利于产品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及其电子锁。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至少四根互不接触的插针,所述插针包括第一插针、第二插针、第三插针及第四插针,所述第一插针及第二插针均包括电极插接部、端子部及中间弯折部,所述电极插接部与电机的电极插孔插接连接,所述第三插针及第四插针均包括信号接触部、端子部及中间弯折部,所述信号接触部用于产生连通或断开信号,所述中间弯折部为立体折弯结构,且一体注塑埋入电动工具的壳体内,各所述插针的端子部从壳体内延伸至外部设置的公端子插孔中,所述信号接触部露出壳体的内表面。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插针为冲压件。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插针及第三插针共用相同的端子部及中间弯折部。

5、一种电子锁,包括所述的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还包括接触弹片及连接锁杆的滑块,所述滑块在电子锁的壳体内滑动安装,所述接触弹片固定安装在滑块上,且与信号接触部配合产生连通或断开信号。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壳体内电极插接部周围设有用户固定电机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上设有与电机的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插针组件的电连接结构取代了传统的pcb电路布置的结构方式,免去了产品的焊接工序和pcb的布置空间,方便元件快装,进一步压缩了产品体积,减少工时和用料成本。简单的结构使产品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用插针组件完成电机和信号的转接,插针的端子部形成公端接插件,可以直接匹配对应的母端接插件。电机与信号共用一个端子部,用三路端子完成四路端子需要的功能。通过简单的接触弹片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微动开关方案的布置,进一步缩减成本的同时,也缩小了产品的外形尺寸。电极插接部悬臂的弹性与电机的柔性连接,让其拥有更好的耐振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至少四根互不接触的插针,所述插针包括第一插针、第二插针、第三插针及第四插针,所述第一插针及第二插针均包括电极插接部(1)、端子部(3)及中间弯折部(2),所述电极插接部(1)与电机的电极插孔插接连接,所述第三插针及第四插针均包括信号接触部(4)、端子部(3)及中间弯折部(2),所述信号接触部(4)用于产生连通或断开信号,所述中间弯折部(2)为立体折弯结构,且一体注塑埋入电动工具的壳体(5)内,各所述插针的端子部(3)从壳体(5)内延伸至外部设置的公端子插孔中,所述信号接触部(4)露出壳体(5)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插针为冲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插针及第三插针共用相同的端子部(3)及中间弯折部(2)。

4.一种电子锁,其特征是,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还包括接触弹片及连接锁杆的滑块,所述滑块在电子锁的壳体(5)内滑动安装,所述接触弹片固定安装在滑块上,且与信号接触部(4)配合产生连通或断开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锁,其特征是,所述壳体(5)内电极插接部(1)周围设有用户固定电机的支撑筋(51),所述支撑筋(51)上设有与电机的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连接用插针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至少四根互不接触的插针,所述插针包括第一插针、第二插针、第三插针及第四插针,所述第一插针及第二插针均包括电极插接部、端子部及中间弯折部,所述电极插接部与电机的电极插孔插接连接,所述第三插针及第四插针均包括信号接触部、端子部及中间弯折部,所述信号接触部用于产生连通或断开信号,所述中间弯折部为立体折弯结构,且一体注塑埋入电动工具的壳体内,各所述插针的端子部从壳体内延伸至外部设置的公端子插孔中,所述信号接触部露出壳体的内表面,方便元件快装,进一步压缩了产品体积,减少工时和用料成本,简单的结构使产品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朱一锋,李苏东,解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费诺汽车连接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