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辊间隙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6692发布日期:2023-12-14 03:3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压辊间隙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辊间隙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能源电池被广泛关注,特别是锂离子电池,逐步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开始应用。极片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极片涂布和辊轧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张力阻断系统配合,张力阻断系统由主钢辊和胶压辊配合完成。

2、现有技术中,胶压辊与主钢辊的间隙全凭感觉和当前极片的状态来调整,导致胶压辊和主钢辊之间经常出现一边松一边紧的状况,当胶压辊一侧磨损严重时则需要重新修磨,而修磨的成本较高。当修磨到一定程度时,胶压辊包胶层过薄则报废处理。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压辊间隙调节装置,用于辅助胶压辊与主钢辊之间的间隙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辊间隙调节装置。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包括伸缩调节杆、滑动装置、夹持装置以及测量件,其中:

3、所述伸缩调节杆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滑动装置,滑动装置能够在伸缩调节杆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

4、所述滑动装置上设置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上夹持有设定厚度的测量件。

5、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伸缩调节杆的两端。

6、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磁吸装置。

7、优选地,所述伸缩调节杆包括外杆和设置在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所述内杆能够沿所述外杆的轴向方向伸缩。

8、优选地,所述伸缩调节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杆上的限位旋钮,所述限位旋钮对所述内杆限位。

9、优选地,所述内杆通过滑动或者螺旋转动的方式在所述外杆内运动。

10、优选地,所述测量件包括厚度测量件,所述厚度测量件设置有多个,所述厚度测量件的厚度根据压辊间的预设厚度值设定。

11、优选地,多个所述厚度测量件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互重合,且多个所述厚度测量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互重合;

12、所述压辊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多个所述厚度测量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之间。

13、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

14、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向设置,且所述测量件通过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夹持固定。

15、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调节旋钮,其中:

16、所述第一夹持块为固定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为活动夹持块,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块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之间的间隙。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拆装轻松,使用简单。

19、2、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收纳。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夹持装置夹持相同厚度的测量件作为压辊之间的间隙调节参考,能够实现胶压辊与主钢辊之间间隙快速调节,提高间隙调整的准确性,保障胶压辊两端与主钢辊之间的间隙一致,降低因胶压辊受力不均所导致的一侧磨损严重进而报废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调节杆、滑动装置、夹持装置以及测量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伸缩调节杆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磁吸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杆包括外杆和设置在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所述内杆能够沿所述外杆的轴向方向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杆上的限位旋钮,所述限位旋钮对所述内杆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通过滑动或者螺旋转动的方式在所述外杆内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件包括厚度测量件,所述厚度测量件设置有多个,所述厚度测量件的厚度根据压辊间的预设厚度值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厚度测量件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互重合,且多个所述厚度测量件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互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调节旋钮,其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辊间隙调节装置,包括伸缩调节杆、滑动装置、夹持装置以及测量件,其中:所述伸缩调节杆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滑动装置,滑动装置能够在伸缩调节杆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所述滑动装置上设置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上夹持有设定厚度的测量件。本技术能够实现胶压辊与主钢辊之间间隙快速调节,提高间隙调整的准确性,保障胶压辊两端与主钢辊之间的间隙一致,降低因胶压辊受力不均所导致的一侧磨损严重进而报废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华,胡毅铭,曹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