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安装结构及充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7613发布日期:2023-09-27 13:5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插头安装结构及充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供电设备,具体为一种充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但是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总量正在不断减少,能源危机日益突出,目前,电动汽车技术逐渐成熟,而电动汽车中对汽车进行充电则是电动汽车技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2、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结构复杂,而日常使用时,电动汽车充电时充电连接器往往需频繁插拨,尤其插接端子部分,在大电流、高温、其他腐蚀物质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十分容易出现损耗。一旦出现故障,由于现有的充电连接器都是整体的固定结构设置,内部结构复杂关联连接在一起,若要进行更换,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所以往往整个只能报废整个连接器,会造成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充电连接器。

2、插头安装结构,其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插接部、定位部及安装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形成对所述定位部的夹紧固定;所述定位部上设置若干卡位,所述卡位上可拆卸装接插接端头;对应各所述卡位位置,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插接通孔,所述定位部上设置定位通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安装通孔。

3、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后侧设置插接螺孔,所述安装部前后方向贯通地设置安装连接孔;所述安装连接孔与插接螺孔之间以螺钉穿接螺接,令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板件,所述定位板件前侧延伸设置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延伸方向外周侧设置有装接槽,所述卡位设置于所述装接槽中;所述插接端头包括插接端及接电端,所述插接端与接电端之间设置凹位,所述凹位与所述卡位卡接配合。

5、进一步地,所述卡位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卡位朝向沿水平方向两侧和/或上侧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卡位设置至少七个;七个所述卡位中,其中六个呈正六边形布置,另外一个设置在该正六边形布置的中央位置;位于上侧的两个及位于中央的一个所述卡位朝向上侧设置;位于该正六边形布置左侧中下部的两个所述卡位朝向左侧设置;位于该正六边形布置右侧中下部的两个所述卡位朝向右侧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后侧设置定位凸块,所述安装部前侧与所述定位凸块形成关联配合的定位装接。

8、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安装部之间,当所述插接部与安装部固定连接时,形成对所述定位部及所述连接部的夹紧固定;所述连接部上对应各所述卡位位置设置连接通孔;所述定位部后侧与所述连接部定位装接,所述连接部后侧与所述安装部定位装接。

9、充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侧具有前开口,所述前开口上定位装接设置如上述所述的插头安装结构;所述壳体后侧设置接线位置,接电线依次经所述接线位置、安装通孔、定位通孔而连接至装接于所述卡位上的插接端头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前开口侧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连接螺孔;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后侧设置第一插头螺孔,所述连接螺孔与所述第一插头螺孔位置对应;所述连接螺孔与所述第一插头螺孔之间以螺钉螺接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前侧围绕所述前开口位置设置垫块,所述插接部后侧压合于所述垫块前侧而定位装接于前开口上;所述壳体前端上侧设置上侧孔,所述插头安装结构上侧设置第二插头螺孔,所述上侧孔与所述第二插头螺孔位置对应;所述上侧孔与所述第二插头螺孔之间以螺钉螺接固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一种独立设置的插头安装结构,可先令插接端头在插头安装结构中进行装接,而后令插头安装结构整体装接在充电连接器的壳体上进行引线,即可完成充电连接器的结构安装;令应用该插接安装解结构的充电连接器具有安装结构简单、零部件更换便捷的特点。



技术特征:

1.插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插接部、定位部及安装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形成对所述定位部的夹紧固定;所述定位部上设置若干卡位,所述卡位上可拆卸装接插接端头;对应各所述卡位位置,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插接通孔,所述定位部上设置定位通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安装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后侧设置插接螺孔,所述安装部前后方向贯通地设置安装连接孔;所述安装连接孔与插接螺孔之间以螺钉穿接螺接,令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板件,所述定位板件前侧延伸设置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延伸方向外周侧设置有装接槽,所述卡位设置于所述装接槽中;所述插接端头包括插接端及接电端,所述插接端与接电端之间设置凹位,所述凹位与所述卡位卡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卡位朝向沿水平方向两侧和/或上侧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设置至少七个;七个所述卡位中,其中六个呈正六边形布置,另外一个设置在该正六边形布置的中央位置;位于上侧的两个及位于中央的一个所述卡位朝向上侧设置;位于该正六边形布置左侧中下部的两个所述卡位朝向左侧设置;位于该正六边形布置右侧中下部的两个所述卡位朝向右侧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后侧设置定位凸块,所述安装部前侧与所述定位凸块形成关联配合的定位装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安装部之间,当所述插接部与安装部固定连接时,形成对所述定位部及所述连接部的夹紧固定;所述连接部上对应各所述卡位位置设置连接通孔;所述定位部后侧与所述连接部定位装接,所述连接部后侧与所述安装部定位装接。

8.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侧具有前开口,所述前开口上定位装接设置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插头安装结构;所述壳体后侧设置接线位置,接电线依次经所述接线位置、安装通孔、定位通孔而连接至装接于所述卡位上的插接端头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前开口侧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连接螺孔;所述插头安装结构后侧设置第一插头螺孔,所述连接螺孔与所述第一插头螺孔位置对应;所述连接螺孔与所述第一插头螺孔之间以螺钉螺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侧围绕所述前开口位置设置垫块,所述插接部后侧压合于所述垫块前侧而定位装接于前开口上;所述壳体前端上侧设置上侧孔,所述插头安装结构上侧设置第二插头螺孔,所述上侧孔与所述第二插头螺孔位置对应;所述上侧孔与所述第二插头螺孔之间以螺钉螺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插头安装结构,其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插接部、定位部及安装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形成对所述定位部的夹紧固定;所述定位部上设置若干卡位,所述卡位上可拆卸装接插接端头;对应各所述卡位位置,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插接通孔,所述定位部上设置定位通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安装通孔。通过一种独立设置的插头安装结构,可先令插接端头在插头安装结构中进行装接,而后令插头安装结构整体装接在充电连接器的壳体上进行引线,即可完成充电连接器的结构安装;令应用该插接安装解结构的充电连接器具有安装结构简单、零部件更换便捷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联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