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6495发布日期:2024-01-16 11:1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特别是涉及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通常会配置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在电池管理系统中,一般包括电池管理控制单元(batterymanagement controller简称bmc),以监测电池单元的运行状态。然而,在储能系统中,受限于传统电池管理控制单元结构设计缺陷,导致其结构固定,无法灵活变更配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及储能系统,优化结构设计,能够灵活更变配置。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控制装置,用于储能系统中,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包括:主控模件;若干通讯模件,均独立与主控模件可拆卸电连接。

3、上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将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内部拆分为主控模件和通讯模件,并将各个独立的通讯模件,以可拆卸电连接方式固定在主控模件上,使得各通讯模件之间互不影响,并与主控模件保持通讯。这样即便单个通讯模件发生损坏,只需将其从主控模件上拆除,即可完成快速更换;同时,也可根据设备需求,可对通讯模件进行增减、互换等操作,极大提升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变更配置的灵活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模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器,通讯模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插接,以使通讯模件与主控模件保持电连接。如此,引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使得通讯模件在主控模件上实现快速插拔,从而实现配置快速更换及维护。

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模件上还设有独立于第一连接器外的扩展连接器,且扩展连接器处于备用插接状态。如此,在主控模件上预留扩展连接器,可实现快速增减配置及扩容等功能。

6、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模件包括主控主体及电连接于主控主体的主控转接件,通讯模件均与主控转接件可拆卸电连接。如此,利用主控转接件,将各个通讯模件统一电连接,这样方便对通讯模件进行增减或互换等操作,提升管理的便利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讯模件包括多个,全部通讯模件在主控转接件上依次并排分布。如此,将全部通讯模件依次并列分布在主控转接件上,使得通讯模件有序、合理分布,便于对通讯模件灵活配置管理。

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机箱,主控模件与通讯模件均装设于机箱内。如此,引入机箱,方便主控模件和通讯模件的安装;也便于主控模件和通讯模件集成一整体结构,从而方便电池管理控制装置的使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箱沿第一方向的一侧面设有开口,主控模件设于机箱内,通讯模件穿设于开口并沿第一方向电插接于主控模件。如此设计,便于通讯模件快速更换,从而使得电池管理控制装置配置变更更加灵活。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机箱内的导座,导座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通道,通讯模件至少部分卡入导向通道内。如此,在导座上设置导向通道,使得通讯模件的插接过程更为顺畅,有利于提高电池管理控制装置的装配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通道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调。如此设计,使得通讯模件既能稳定插接在主控模件上;又能受到导向通道的支撑,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座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的至少两个子座,子座上设有导槽,各子座上的导槽相互界定形成导向通道,且各子座在机箱内可拆卸安装。如此,通过拆装子座,实现导向通道在第一方向上长度的调节,使得通讯模件的安装更为顺畅和稳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箱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安装件,安装件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其中,第二方向相交于第一方向和机箱的高度方向之间构成的平面。如此,在机箱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面设置安装件,便于外部结构安装在机箱上,结构更为紧凑。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箱包括背板、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底座与顶盖,底座、顶盖及两个侧板均设于背板上,并形成开口,主控模件装设于底座和/或顶盖上。如此,将机箱设计成底座、顶盖、背板和两个侧板,方便主控模件和通讯模件稳定固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和/或底座上设有散热孔。如此,在顶盖和/或底座上设置散热孔,有利于增强机箱内的散热效率,使得主控模件和通讯模件运行稳定。

16、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包括顶板及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撑梁,各支撑梁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顶板覆盖于全部支撑梁上,并与背板连接。如此,在顶盖上引入支撑梁,为顶板的安装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提高机箱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朝向开口的一侧边设有折边,支撑梁上设有供折边卡入的卡槽。如此,通过折边与卡槽配合,不仅增强顶板和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同时,也方便顶板和支撑梁之间的连接,提升组装效率。

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管理控制装置,用于储能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件(10)上设有第一连接器(13),所述通讯模件(20)上设有第二连接器(21),所述第二连接器(2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3)插接,以使所述通讯模件(20)与所述主控模件(10)保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件(10)上还设有独立于所述第一连接器(13)外的扩展连接器(14),且所述扩展连接器(14)处于备用插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件(10)包括主控主体(11)及电连接于所述主控主体(11)的主控转接件(12),所述通讯模件(20)均与所述主控转接件(12)可拆卸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件(20)包括多个,全部所述通讯模件(20)在所述主控转接件(12)上依次并排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机箱(30),所述主控模件(10)与所述通讯模件(20)均装设于所述机箱(3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30)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面设有开口(35),所述主控模件(10)设于所述机箱(30)内,所述通讯模件(20)穿设于所述开口(35)并沿所述第一方向(x)电插接于所述主控模件(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机箱(30)内的导座(36),所述导座(36)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导向通道(362),所述通讯模件(20)至少部分卡入所述导向通道(36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362)沿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可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座(36)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拼接的至少两个子座(361),所述子座(361)上设有导槽(363),各所述子座(361)上的导槽(363)相互界定形成所述导向通道(362),且各所述子座(361)在所述机箱(30)内可拆卸安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30)沿第二方向(y)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安装件(37),所述安装件(37)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机箱(30)的高度方向(z)之间构成的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30)包括背板(32)、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34)、以及相对设置的底座(33)与顶盖(31),所述底座(33)、所述顶盖(31)及两个所述侧板(34)均设于所述背板(32)上,并形成所述开口(35),所述主控模件(10)装设于所述底座(33)和/或所述顶盖(3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1)和/或所述底座(33)上设有散热孔(39)。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1)包括顶板(311)及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撑梁(312),各所述支撑梁(312)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34)之间,所述顶板(311)覆盖于全部所述支撑梁(312)上,并与所述背板(32)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1)朝向所述开口(35)的一侧边设有折边(313),所述支撑梁(312)上设有供所述折边(313)卡入的卡槽(315)。

16.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及储能系统,在电池管理控制装置中,将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内部拆分为主控模件和通讯模件,并将各个独立的通讯模件,以可拆卸电连接方式固定在主控模件上,使得各通讯模件之间互不影响,并与主控模件保持通讯。这样即便单个通讯模件发生损坏,只需将其从主控模件上拆除,即可完成快速更换;同时,也可根据设备需求,可对通讯模件进行增减、互换等操作,极大提升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变更配置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崇禧,颜志伟,卢艳华,余东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